以波动作为风险的衡量,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会极大低估黑天鹅风险。据说后来桥水自己也调整了策略。

我自己的投资组合,最初是按照回测的夏普来控制投资比重的。这样组合的回测很漂亮,但显然对历史重现的期望过高,是不切实际的。后来,修正为按照历史最大回撤来控制投资比重:

按照资产组合的历史最大回撤计算,假设所有资产共振下跌,控制组合的最大回撤不超过7.5%(可以忍受的上限是最大15%,取一半作为安全系数。实际上不可能各类资产完全共振下跌,因此安全系数还会更高)。

但现在发现,这样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问题1:股票在高位和在低位,下行风险显然是不同的,而他们的历史最大回撤是一样的。

问题2:部分资产的波动区间可能发生永久性移动,例如小盘股的估值中枢目前正在永久性下移、波动的幅度也可能永久性收窄。这样未来的回撤风险是无法用历史最大回撤来衡量的。

问题3:不同资产的统计周期(有数据的周期)不一样,历史的低回撤有可能低估了未来发生黑天鹅风险的程度。

问题4:回撤本身定义为风险并不是很可靠。因为如果不离场、资产本身又能最终回归的话,没有杠杠(爆仓风险)的回撤,并没有真正造成资产的永久损失。以股票为例,高度分散、不断轮动的持仓形成了一个虚拟的指数,实际是不灭的,个别个股的永久性损失,会被其他个股的高倍数涨幅所补偿,因此高分散的股票轮动,就算净值大幅下跌,也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失。

现在问题来了,要优化资产配置,首先要明确怎么衡量投资的真正风险。

琢磨再三,我给投资风险做了一个自己的定义:超出自身忍受力的回撤,就是投资的风险。

情况1:也许某个投资只要坚持就不会有永久损失,但超过了自身忍受力,心态崩溃或思路调整,离场造成永久性亏损。

情况2:由于杠杠的存在,对回撤的忍受力形成了刚性制约。

上述视为等质的风险。

资产配置的核心,是配置风险。参照风险平价的思路,我们可以将每项投资"当前最大可能回撤距可忍受回撤的距离”,视为该投资项目的风险。并参考这个风险来进行风险平价。

举例:

1.沪深300通过近期的下跌,当前最大回撤风险已经降低到了18%(以沪深300收益率比10年国债收益率=3为最低点,这个即使不是反转点,也距离不远了)。而我的最大忍受回撤为7.5%,因此每1份沪深300应配置1.4份现金(1/(1+1.4)*18%=7.5%)

2.中证500怎么衡量呢?只能靠猜。就估值中枢来说,在价值投资的光芒照耀下,我认为两者在调和平均市净率这个维度,估值中枢大致相近(当前两个指数的调和平均市净率几乎相等)。就波动幅度来说,假设中证500的幅度是沪深300的1.5倍(过去5年是1.41倍)。

就当前来说,由于两者的调和平均市净率几乎一样,如果沪深300还可以下跌18%,我们可以假设中证500还可以下跌18%*1.5=27%。因此每1份中证500应配置2.6份现金(1/(1+2.6)*27%=7.5%)

3.假设只配置沪深300、中证500和现金。

现在我们有两种混合油:大油(1份沪深300+1.4份现金),小油(1份中证500+2.6份现金),他们的当前最大回撤风险都是7.5%。

这两种混合油可以用任何比例来混合。例如2份大油+1份小油(=2*沪深300+1*中证500+(1.4*2+2.6)*现金),或者1份大油+2份小油(=1*沪深300+2*中证500+(1.4+2.6*2)*现金)

他们的风险口感是视为一样的。这就是风险平价思路的妙处。

4.某些资产的最大可能下跌,远小于可忍受回撤,又该怎么衡量呢?回答是假设最大回撤共振(这是保守算法,高估了风险)。

例如假设国债的当前最大回撤风险是5%,

0.1份沪深300+1.14份国债=0.1*18%+1.14*5%=7.5%

0.2份沪深300+0.78份国债=0.2*18%+0.78*5%=7.5%

1.5份国债=1.5*5%=7.5%

上述3个组合跟大油(1份沪深300+1.4份现金),小油(1份中证500+2.6份现金),视为等价。

5.某些资产存在净值归0的风险,例如可能踏雷的债、可能退市的股票、可能归零的期权买方。可以假设这种的最大下跌风险是100%,参与计算。

0.075*100%=7.5%,也就是0.075份期权买权,跟1.5份国债的地位是相当的,可以跟其他资产以任何比例混合。

讨论:

1.上面讨论的资产配置模型,是将”当前最大可能回撤距可忍受回撤的距离”,视为该投资项目的风险,并按该风险平价的思路来配置资产。

其特点是只考虑当前的最大下行风险,体现了资产“当下”面临的最大风险。

2.如果历史数据不足,或者资产的波动区间可能发生永久性位移,则需要主观调整“最大可能回撤”的数值,不可依赖历史数据。

3.这个风险是长期维度来看的,并不反映当前“可能马上遇到”的风险。因此似乎还可以加上"波动率预期”的维度,作为配置的调节系数。例如前些时候美股在高位还未下跌时,已经对其大幅波动产生了预期,则可以通过“波动率预期”系数降低其近期的配置比重。波动率在低位,可以预期它上升,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升,因此“波动率预期”系数可能是比较难做出的。

4.按上述思路,一个很大的妙处是可以随时添加一个平价折算后的资产,或者减少它,并不影响整个配置的风险规划。 这样就带来很大的灵活性。

原创: lianyedong 集思录 昨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