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謬誤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沒來的請舉手,哦,沒人舉手,大家都到了。

但是,有些東西就不是那麼明顯了。比如我們經常說的: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這話聽起來沒問題。然而,不會游泳的,一般是不會下水的。即使下水,也是帶着游泳圈小心翼翼的在家長看護下游泳。

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倖存者偏差,表面上看是統計學、邏輯學的範疇,但實際上卻是來自於人性。很多幸存者偏差問題,是非常隱蔽,危害性也相當大的。

-1-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又被稱爲“生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最好理解倖存者偏差的,就是“死人不會說話”。比如打架鬥毆死的爲什麼都是先動手的人?這個曾經讓警察困惑不已的懸案,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原來死人是不會錄口供的,那些活下來的人,無一例外的都會說,是死者先動手。

-2- 生活中普遍存在倖存者偏差

生活中的倖存者偏差也屢見不鮮。

抽菸的人,經常說隔壁大爺抽了一輩子,還不是活到了99。不過,那些抽了一輩子煙但是很早死掉的人,是不會站出來反駁的。

很多認爲讀書無用的人,經常會說,同村的小學還沒畢業的朋友,不也是混成了百萬富翁。其實,大多數小學沒畢業的人,日子過得並不會太輕鬆,更加不會站出來反駁對方的觀點,他們要麼是覺得無力反駁,要麼是心中愧疚。

同樣,特朗普之所以成爲大黑馬,也是因爲,大多數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並沒有被媒體採訪到,或者即使調查到,也被媒體有意無意的過濾了,我們聽到的聲音,往往是媒體想讓我們聽到的“民衆的聲音”。

-3- 爲什麼會產生倖存者偏差?

與其說是邏輯上的謬誤,不如說是人性的弱點。一般來說,我們只會關注到結果本身,但對於結果產生的過程卻很少注意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分析問題所依賴的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來自於“顯著信息”,較少考慮“不顯著信息”,甚至是忽略“沉默的信息”。

而被篩選掉的信息,要麼是我們不會關注,要麼就是沒法說話。

由此,根據有問題的信息,我們就得出有問題的結論,最終會導致倖存者偏差。

其實,倖存者偏差、確認性偏差、訴諸無知和訴諸於難以置信這四種邏輯謬誤,都是人性中的弱點,宗教則是有效的擊中了這些弱點而大行其道。

-4- 利用倖存者偏差的忽悠套路

倖存者偏差常會產生一些震撼的噱頭,產生驚人說服的效果。也就是說,倖存者偏差是忽悠人的神器。

下面是一個倖存者偏差的忽悠套路。

對於大家的普遍關注的問題,挑選出一兩個特殊案例,然後渲染案例中的行爲特殊性。由此得出,行爲的普遍意義,最終說服大家認同並執行。

比如,有人說,祈禱可以治療絕症。身患絕症的患者,爲了求生往往什麼都會嘗試,這時候有人告訴他,曾經有個某某祈禱後獲得了神的救贖,最終變得活蹦亂跳。所以,祈禱可以治療絕症,因爲這個活下來的人,就經常祈禱。

然而,事實上,因絕症離世的人,其實也祈禱了,只不過,他們是不會說話的。

這個祈禱,可以更換爲任何其他行爲,比如,念地藏經、拜XX佛、喫蟲草等等。

事實上,除了這些,倖存者偏差在更多領域中潛移默化地發揮着作用,尤其是在金融、投資領域中。只是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而已。

-5- 如何避免倖存者偏差

做到下面幾點,就很大程度上可以規避倖存者偏差。

首先,不要盲從權威。權威的話,也僅僅作爲參考,而不能作爲我們決策的依據。

其次,多和失敗者溝通。從本質上講,成功是偶然的,失敗則是必然和普遍的。我們應該多向失敗者取經,防止再次發生同樣的錯誤。如果一個事情中你找不到任何失敗者,那就非常可疑。成功者每個人都是存在偏差的倖存者,他們的事例只能做參考,但不能成爲我們完全參照的對象。

總之,遇到一些明顯有悖於常理或者看起來很激動人心的結論,不要急於接受,而是多問問:那些不說話的人,他們是怎樣的。這樣就能規避大多數倖存者偏差帶來的風險損失,更少地被他人忽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