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行情相對比較火熱,尤其是低價股、概念股等的炒作,市場的信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在信心恢復的同時,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之前暗藏的一個“黑天鵝”股權質押,正在逐步被化解掉,甚至最近又有一個新詞彙:紓困。

紓(shū)困,字面意思就是緩解困難,這個詞最近被頻繁提出的原因,就是從二級市場股權質押的風險起,解決一下一些企業股權質押可能帶來的連鎖不利的反映,尤其是控制權可能因此發生變更;另一方面,也是對一些企業實體方面給予支持。

管理層顯然爲了市場操碎了心,投資者也確實在這樣的氛圍下,看到了曙光。

只是曙光之下,一家剛拿到紓困資金的企業,就要進行大比例的減持,這樣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太奇葩了?

博天環境的基本面

這樣的奇葩公司,就是博天環境。

先看下博天環境的基本面,就從名字這個兩個字“環境”中,你就應該猜測出大概,它主要是做項目工程的,工程類的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產負債與現金流的問題:

博天環境的財務數據

從財務數據上可以大體看到,最近幾年雖然營收也在增長,但是已經逐漸接近了80%的高負債率,是企業最大的運營問題。

同樣類比水處理行業之前的龍頭碧水源,今年的走勢也是不樂觀,更不說工程類出了問題的凱迪生態了,現在已經是*ST凱迪了,包括“神霧系”的兩家神霧節能、神霧環保等等,總體上,近幾年工程環保類的個股,因爲財務問題,大多股價都在走下坡路。

碧水源的K線圖

*ST凱迪的K線圖

從行業分析角度,此類工程相關行業應該是投資者慎重的行業,哪怕曾經它們都沾了最熱的PPP概念。

紓困後的減持鬧劇

當然,在題材股大熱的時候,尤其刮到了個“環保”,所以如果投資者因題材炒作而入場,也是情有可原。

問題是,在最近的這波紓困資金緩解股權質押風險的時候,剛剛得到紓困資金,大股東就打算了減持,成爲衆矢之的。

19日晚,博天環境公告稱,三家股東國投創新、上海復星創富和平潭鑫發匯澤擬清倉式減持股份在IPO之前取得的股份,按照公司昨日收盤價18.1元計算,三家股東擬減持金額最多達超20億元。

雖然這三家公司,以創投的身份,減持屬於市場現象,但是投資者無法接受的是,在於剛剛得到了紓困的資金,就開始甩手,所以機構用腳投票就開始了:

博天環境的K線圖

不但投資者對這樣的減持一片譁然,交易所也坐不住了,當晚就進行了問詢。

最終這場鬧劇的結局,是三大股東進行了讓步,承諾在6個月內不在二級市場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實施減持,只是二級市場的表現,並沒有強勢回應,今天依然跌了超過5個點。

結語

突然想起了一個詞,就是當時形容資本市場亂局的時候:喫相難看。

現在看下,博天環境在市場一片紓困的好意下,大股東卻想趁機減持的鬧劇,真的是太難看了。

當然,創投的股東想獲利了結,從它們的角度又似乎沒有什麼不妥。

只能說,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專注於自己經營的公司,同時有着同甘共苦、一起成長的大股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