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 文 | 鸿评论

长期以来,中国男足因“成绩三流,薪酬一流”广受诟病。

在最新的FIFA世界排名中 ,中国男足从75位滑落至76位,夹在玻利维亚与乌干达之间,成绩非常“稳定”。

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然而与堪忧的成绩相比,国足的薪酬却高得异常。数据机构Sporting intelligence的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超球员的平均薪资为120.7万美元,在全球足球联赛中仅次于欧洲五大联赛,排名第六。据《东方体育日报》报道,中国某俱乐部高层曾透露,中超所有球员在2019赛季的总薪酬达到了48亿元人民币,人均1000万。

国内球迷早就对此非常不满,称国足“光吃饭不干活”,甚至有人说国足也应该用“计件薪酬”,底薪2100元……

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舆论重压之下,中国足协终于在12月25日的俱乐部投资人会议上,透露将实施“限薪”:

“国内球员在2019年11月20日之后签订的合同为新合同,税前顶薪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入选国家队球员上浮20%。外籍球员在2020年1月1日之后签订合同为新合同,新签工资不得超过税后300万欧元。”

不过,“限薪令”的作用可能仅限于“平民愤”,并不能让国足的成绩止跌反弹。

中国足球水平难以提高,本质并不是此前饱受批评的“太过商业化、薪酬太高让球员没有拼搏精神”,而是“足球人口”的基数太少。所谓“足球人口”,并不是偶尔踢踢球的爱好者,而是从小接受严格专业训练的“准球员”。中国注册的18岁以下球员还不足5万人(男3.58万,女0.77万),而邻国日本则为75.3万人,如果拥有足球天赋的人的比例是固定的,那么日本优秀球员的比例大约会是中国的15倍,这解释了为何日本现在是亚洲一流强队,而中国可能连二流都算不上。

为什么中国的年轻球员这么少?这首先取决于现代职业球员培养体系的特点:一将功成万骨枯。职业球员的培养,需要从众多少年球员里选拔好苗子,用十几年的“青训体系”,逐层筛选出顶尖足球人才。大多数职业球员都需要在整个青少年时代,接受高强度的专业足球训练,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足球世界中,几乎没有时间放在学业上。著名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为什么是足球?》一书中如此描述一名尚未崭露头角的未来足球之星:“对于他来说,足球并不是一个‘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足球就是他眼下的工作,足球需要他全力以赴,脑子里不能存有他念。”

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经过堪称残酷的竞争与层层选拔之后,胜出者成为赛场上耀眼的明星,名利双收。

问题是被淘汰的年轻球员怎么办?他们往往只有十几二十岁,从小将全部精力投入足球世界的结果是,基本放弃了其他职业的可能性,万一伤残更是后悔莫及,他们未来的出路如何?

可以看出,立志成为职业球员几乎就是一场“赌博”,输多胜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愿意参与这种“赌博”的多是普通劳动阶层家庭的孩子,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出身的球员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尤其在当代中国,城市家庭少子化,孩子们很小就开始教育军备竞赛,很难想象父母们愿意让孩子接受这样“赌博”式的人生规划,风险实在太高。

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因此未来要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关键是要解决在青训体系中落选的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出路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退路”,即使不能成为职业球员,也能“体面”地从事一份自己熟悉、擅长的足球相关的工作。

不过很遗憾,这种机会现在并不多。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足球产业仅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6.6%(注1),远低于40%的国际平均水平。在中国体育产业600万从业者中,如果足球产业从业人数也按6.6%计算,大约是40万人,假如一个人20岁工作、60岁退休,总共工作40年,那么足球产业每年仅能提供约1万个工作岗位。

艰难的就业形势早早“劝退”了大量青少年球员。中国足协秘书长戚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了初中阶段参加足球训练的孩子数量急剧减少,100个队员可能只剩下10个甚至更少……家长们考虑在这个年龄段投入到足球中会在读书方面减少,如果在踢球的过程中最终没有成为职业球员,然后再去考大学和就业(会很不利),家长不想去冒险。”

为了打消年轻球员们的后顾之忧,我们需要更大的足球产业市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年轻球员们去放手一搏。赢了功成名就,输了至少也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目前中国足球产业最核心的还是赛事IP本身,产业变现的渠道主要还是门票、广告、球员经纪、版权转播以及体育用品和彩票衍生品,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十分有限。

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中国足球现在的问题不是商业化程度太高,而是严重不足。

未来还需要开拓更多上下游产业,丰富足球产业的“经济复杂度”。让足球从一项“运动”,向泛娱乐的方向拓展,比如方兴未艾的足球电子竞技领域,作为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行业,就能提供很多就业机会。

好消息是国家已经高度重视足球产业的全面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如果足球产业占比能达到40%的世界平均水平,预计足球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工资排第6,成绩排名76?中国男足为何如此弱鸡?

爱之深,责之切。中国人在足球上牵挂了太多的感情,我们为国足的每一次失利扼腕叹息,都希望足球健儿们在赛场上为国争光。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足,我们有能力为足球事业贡献更多,但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值得花钱的不是追捧少数耀眼的明星,而是打造一个能够健康发展的体系,让有志投身足球事业的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提高足球技能上,唯有如此中国足球才能赢得希望与未来!

注1: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9万亿元,清华大学体育部中国足球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制作的《中国足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当年国内足球产业总规模为1259亿元人民币,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6.6%。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