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觀察家在戰後談到了俄軍在聯合作戰方面的突破,但這種評估與俄國內盛行的觀點相矛盾。也許西方分析家所說的聯合作戰指的是俄同時動用了陸、海、空三軍,但俄國內觀察家則認爲,俄戰鬥機與地面部隊之間缺乏聯合或協同作戰。儘管俄軍方高層對這次行動的評價不乏讚美之詞,但他們也沒有接納西方所謂的聯合作戰之說。在這次衝突中俄空軍之所以沒有對地面部隊實施空中支援,也許是因爲俄軍缺乏這方面的作戰理論、訓練和技術,同時也沒有這種作戰意識。

俄海軍在格魯吉亞和阿布哈茲沿海的行動、俄對格政府網站發動的網絡戰等也都倍受關注,但這些也都未對戰爭的結局產生過重大影響。俄海軍黑海艦隊派出的一支由11艘軍艦組成的特遣艦隊參與了作戰行動。艦隊在阿布哈茲海岸實施了登陸作戰並擊沉格海軍一艘導彈艇。但俄海軍的主要任務似乎是在實施海上封鎖,如果這場戰爭持續時間較長的話,實施海上封鎖或許更有意義。同樣,網絡戰也沒有對這次軍事行動產生重大影響。

俄軍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最大的弱點在於通信、指揮與控制系統。這是俄國內公認的弱點,也是俄軍政導人所擔心的弱點。若要改進該領域就得提高衛星通信能力。普京不斷強調要加快俄類似於GPS的“格洛納斯”(GLONASS)系統的建設和使用,這也是俄軍政領導人急需解決這一問題的例子之一。最樂觀的預計是“格洛納斯”可在2011年投入使用。軍隊若沒有衛星支援,只是依靠無線電或普通移動電話來保持聯絡的話,其高精確打擊能力將會受到制約。

俄軍的另一個缺點是缺少無人機。九十年代俄羅斯並未將無人機的研製列爲優先發展項目,其原因一是資金短缺,其次是俄軍對無人機興趣不大。俄軍在這次衝突中只使用了“蜜蜂”( Pchela)戰術無人機。據負責部署“蜜蜂”無人機的俄軍官介紹,這種無人機發回來的圖像情報質量太差,基本上無法使用。此外,這種無人機“飛行高度很低,用彈弓都能打到它,其噪音也和BTR裝甲車一樣大”。

但無人機的確是俄軍主要弱點之一,俄正從以色列引進新型無人機,對於一貫主張軍備自主的俄羅斯來說,這是個例外。俄軍從國外引進新型無人機的原因之一是俄軍不信任國內的軍工業。俄空降兵司令沙馬諾夫(Vladimir Shamanov)將軍曾與俄無人機生產商商討過無人機研製事宜,但廠方的表態並未令他滿意。他說:“那是典型的俄式做法,他們把一些東西拼湊起來,就想讓它發揮作用”。

由於沒有衛星通信和無人機,俄軍相對現代化的精確彈藥的使用就大打折扣。例如,許多裝備了“紅土地”(Krasnopol)激光制導炮彈的部隊本可在格戰中使用這種武器,但他們需要某些設備或某些人員來爲他們探測目標並用激光進行定位。不幸的是,在敵後作戰的俄特種作戰部隊沒有受過與炮兵聯合作戰的訓練。但俄軍方並未將缺乏精確彈藥看成是一大問題。據俄將軍稱,俄軍擁有精確武器,但在南奧塞梯戰鬥中不需要它們。俄軍的作戰觀念更注重使用壓倒性火力來進行狂轟濫炸,如果不在乎附帶損傷的話,他們寧可使用重炮轟擊來達到某種心理效果,而不使用不太嚇人的精確彈藥。

俄羅斯註定會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因爲俄軍在數量上佔有壓倒性優勢,俄地面部隊的表現比許多人預期的要好。俄軍在這次衝突中的不足之處主要是由技術和組織指揮方面的缺點造成的。俄羅斯最精銳的部隊甚至也沒有裝備太多本國生產的、前蘇聯研製但還算先進的硬件。有時,俄軍甚至不能有效使用已裝備的現代化裝備。若要成功裝備新型武器系統,就要對部隊的組織結構和訓練方法進行重大改革,而這恰恰是目前俄羅斯武裝力量的弱點。

俄軍方對這次戰爭的評價使其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俄軍方要反駁來自各方的批評以維護勝利者的光輝形像,另一方面又要承認不足,尤其是武器裝備方面的不足,以便向政治領導層施壓以獲得更多經費。爲此,俄軍副總參謀長諾戈維岑(Anatolii Nogovitsyn)將軍曾抱怨道,俄大多數部隊還在使用前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

儘管根據俄官方的統計,俄軍死64人,傷323人,損失4架蘇-25,1架圖-22以及數量不詳的火炮和裝甲車,但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軍事行動還是成功的。俄羅斯的勝利表明,大批按照前蘇聯編制組建、訓練和裝備的部隊可以打敗小批按美國編制組建、接受美國訓練和擁有部分美式裝備的部隊。但這次衝突也暴露出了俄軍的缺點和不足之處。若認爲俄軍的勝利是俄軍隊改革成功的結果,那將是錯誤的。

增加軍費可以彌補上述某些不足。如:金錢可讓俄軍引進更先進的戰機和反輻射導彈。俄羅斯有能力製造這裝備,儘管俄羅斯一些軍工企業目前的訂單多得令其應接不暇。例如,蘇霍伊公司的新飛機要三年後才能交貨。其它裝備,如無人機和衛星指揮與控制系統的生產時間更長。

俄羅斯的技術基礎還是不夠紮實,要加強基礎不僅需要更多經費,而且需要新的設計骨幹隊伍、組織和管理良好的國防工業和更爲有效、廉潔的採辦體制。俄羅斯的軍隊腐敗問題一直呈上升趨勢。據稱,多達30%的國防軍費要麼被中飽私囊,要麼被挪作它用。

除了需要更先進的裝備外,俄軍隊還要克服阻礙聯合作戰的組織編制和文化上的不兼容性。

俄羅斯目前正致力於軍隊改革,其力度勝過後蘇聯時期的其它改革。但是,要知道俄軍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以上缺點還爲時尚早。

據俄新社2012年8月8日消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向媒體披露了2008年8月8日事件的細節,稱積極的戰鬥行動早在8月6日就已經開始,而有關茨辛瓦利8月5日至8日局勢,他是從媒體那裏獲知的。

他說:“我直接從茨欣瓦利收到了2008年8月5日至8日所發生事件的信息。不管這看上去是否奇怪,反正我是從記者那裏收到這些信息。因爲正是記者們聯繫上了我的新聞祕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而後佩斯科夫找到我,引述了記者和事件目擊者的話,通報了戰鬥行動。”

普京補充道:“你們的記者同行們開誠佈公地說,真正的戰爭正在進行,格魯吉亞正規軍確實到來。原話是:‘戰鬥確實在進行,這是真正的戰鬥,平民和我國維和人員正在死亡’。說實在的,這是截至目前我唯一主要的消息來源。正是由於援引這位記者的消息,我才同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國防部長進行了談話。”

格魯吉亞軍隊2008年8月8日凌晨發起對南奧塞梯的進攻,並摧毀了其首都茨欣瓦利的部分地區。俄羅斯稱爲了保護多數擁有俄羅斯國籍的南奧塞梯居民,俄羅斯派軍隊進入該共和國,經過5天的戰鬥將格魯吉亞軍隊趕出該地區。而當時,普京正在訪問北京,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在國際調停下,2008年8月13日,格俄雙方就停火原則達成一致。8月18日,俄軍開始從南奧塞梯撤軍。8月26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宣佈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8月28日,格魯吉亞宣佈與俄羅斯斷交。9月10日,俄羅斯與南奧塞梯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