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战役后,刘伯承率参谋人员分别乘坐一辆吉普车和一辆大卡车,进入淮海战场。十日,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里,刘伯承与陈毅、邓小平会合了。当日,在陈赓的第四纵队指挥部,中原野战军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没有人对华东野战军吃掉黄百韬兵团感到担忧,各纵队指挥员都在黄百韬兵团之外寻找着战机。

刘伯承让大家聚集在军事地图前,主张在地图上“摆个阵势”看一看:“怎么摆法呢?就是我们的主力直捣津浦路,破坏徐州、蚌埠之间的铁路,攻占宿县。大军集结在这一段铁路线上,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这就叫先声夺人。蒋介石这时会怎么想呢?他就不会考虑支援徐州,而是考虑防守淮河、防守长江和保卫南京的问题了。这时杜聿明会怎么想呢?突然后路被切断了,他就不会想去援救黄百韬,而是他的后路怎么办?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会怎么想呢?他们会很快龟缩徐州,考虑如何保存实力、保存自己的问题。这时,徐州就成了瓮中之鳖,我们就来个瓮中捉鳖。这个集团如果南逃,我们可以南北夹击,不过估计他不敢,他没这个胆量。他当然想打通津浦路,但是不可能。他们要向西跑,就要通过我们解放区一千多公里,注定要失败。唯一的办法就是丢掉辎重往南跑,目前东南还有个缺口。我想杜聿明还在想哩,还在犹豫不决,不愿意丢掉辎重。如果他们现在真想跑,真有可能跑掉;如果犹豫不决,我们还有时间补救。那就叫韦国清这个集团赶快堵住东南方向的那个口子……” 中原野战军将未来作战设想上报给中央军委。

十四日,中央军委致电中原野战军:……(二)目前数日内必须集中精力,彻底解决黄兵团全部及宿蚌段上敌人。(三)我们很担心寒(十四日)删(十五日)两日不能解决黄百韬,又担心阻击兵力不足或阻击不得力,邱李能够靠拢黄匪。希望粟裕同志照元(十三日)酉(十七至十九时)计划,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黄匪二十五军、四十四军、一百军,留下黄之兵团部及六十四军,吸引邱李东进,然后以韦(韦国清)吉(姬鹏飞)、谭(谭震林)王(王建安)两集团向邱李东西合围,乘势猛击,歼其一部,构成徐州与邱李间之阻绝阵地……只要此着成功,整个形势即有利于我。(四)请刘陈邓集中全力于歼灭宿县之敌后迅速南进,歼灭现已进至固镇等地之刘汝明(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六十八军及可能跟进之五十五军。此着胜利,则黄维兵团处于孤立地位,较易对付……(六)在黄百韬全部被歼,邱李与徐州之联系已被确实切断,敌已无法打通之情况下,究竟先打邱李,后打徐州,还是先打徐州,后打邱李,值得考虑。但同时打两个敌人则不适宜。我们现在设想,在黄百韬被歼、邱李被围的情况下,估计蒋介石必令邱李迅速猛烈突围回徐州,因此必须集中华野全力,首先完成对邱李之包围,其中主要是以最强大兵力隔断徐州与邱李之联系,在徐州与邱李之间构筑稳固的突不破的阻绝阵地,同时举行对邱李之猛攻,歼灭其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使其无法动弹。然后再看形势,或者继续完成歼灭邱李再打徐州,或者先打徐州再灭邱李……(七)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时间可能要打两个月左右,伤员可能在十万以上,弹药、民工需要极巨,请华东局、中原局用全力组织支援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圩的抵抗给华东野战军的攻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且徐州方向两个兵团的增援部队已经出动,按照直线距离计算顶多两天即可到达碾庄圩地区。但是,此刻,共产党决策层对国民党军统帅部、徐州“剿总”司令部以及战场上国民党军数个兵团的能力均表示出极大的蔑视,他们坚信在碾庄圩华东野战军可以对付国民党军至少是三个兵团的重兵突击,由此,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碾庄圩以南一百多公里外的黄维兵团。 于是,淮海战场的战局变得错综复杂。 当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向东解救黄百韬的时候,他们没有看到共产党方面理应作出的剧烈反应,刘邓部主力不但没有加入碾庄圩战场的迹象,而且朝着徐州的东南方向插了过去,直逼他们此刻万分敏感的部位——“东南方向的那个口子”。而这个口子,是徐州战场上的国民党军“撤至淮河防线”的唯一退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