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中这五位猛将军都来自同一省份,你知道都有谁吗?

1,李作鹏(1914—2009),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军委二局参谋、二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第1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6师师长,第4野战军43军军长,第15兵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一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委。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吴克华(1913—1987),江西弋阳人。1928年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0军第l团连长、军部特务连连长,闽赣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红7军团第20师第60团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8军团第21师第63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支队司令员、第5支队支队长、第5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第5师师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4纵队司令员兼北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1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5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兼第43军军长,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

3,张国华(1914—1972),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班长、干事,红l军团第2师5团连政治指导员、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第2师6团党总支书记,军团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2师第4团特派员,晋西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第115师独立旅第2团兼运(河)西军分区政治委员,黄河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湖西区委书记,冀鲁豫军区第四、第九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7纵队副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8军军长。1950年与政治委员谭冠三率第18军进军西藏,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务。后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1959年指挥平息西藏武装叛乱。

4,梁兴初(1913—1985),江西吉安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红1军团第2师2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营长、副团长,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东进支队支队长,115师教导第5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滨海军区13团团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一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师长,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第10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38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5,温玉成(1915—1989),江西兴国人。1928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第7师20团宣传员,江西军区兴国独立营干事,独立第12团党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11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红8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1师第62团政治委员、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大队8区队队长,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支队组织科科长,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满军区独立第2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兼第34师师长、第4纵队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第41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调任第40军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