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移動支付的普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幾乎是兩分天下。尤其是微信支付,近兩年發展可謂是勢頭之猛,發展速度令人咋舌,讓曾經一枝獨秀的支付寶如今遇到了強勁的對手。

這不,在支付寶開通餘額寶以後,微信經過一年多灰度測試後,被比作微信版餘額寶的“零錢通”,近日開始陸續向用戶公測。

根據零錢通規則,在多種線上和線下消費場景中,用戶均可以選擇零錢通作爲支付方式。而在沒有消費時,零錢通裏的資金還可以享受所對接貨幣基金帶來的理財收益。

與此前相比,微信此舉無疑會明顯提升用戶的支付體驗,特別是在三季度騰訊移動支付業務仍在快速增長背景下。

而值得思考的是,微信此時上線零錢通功能,除了優化用戶體驗,進一步分食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外,是否還有其他更長遠的打算?

最近,作爲社交軟件的微信,近日不少用戶反映,自己的微信錢包收到了升級零錢通的提醒。

經使用後發現,該功能與支付寶旗下的餘額寶十分相似。零錢通的上線,宣告了與餘額寶的正面對抗正式打響。

事實上,早在2017年9月,微信就在內測零錢通功能。但當時僅選擇幾萬名用戶小範圍測試,主要面向騰訊深圳地區部分員工和之前已經開通零錢理財功能的微信用戶。

需要注意的是,“零錢通”日前開始向幾萬名微信用戶小範圍測試,主要面向騰訊深圳地區部分員工和之前已經開通零錢理財功能的微信用戶,正式開放時間尚不確定

對於微信支付而言,零錢通的上線,最主要是增加了一個支付方式的選項。而這也是微信支付與支付寶之前最明顯的差異之一。

以往選擇微信支付時,支付方式主要有零錢、借記卡和信用卡。在貨幣基金等現金理財產品已深入人心的大環境下,現在很少有人會在借記卡裏留存現金。那麼微信支付方式其實就剩零錢和信用卡2個。

零錢的主要來源有紅包、轉賬,以及借記卡充值等。由於之前微信錢包裏的零錢並沒有理財收益,且也不能用零錢去購買理財通裏的理財產品;此外從零錢提現時,額度超限後還需要繳納提現手續費,所以主動往零錢充值的行爲並不常見。

而在發紅包、轉賬等支付場景下,信用卡又是“灰色”選項。與支付寶旗下餘額寶相比,微信支付劣勢明顯。

目前處於公測中的零錢通,既可以解決零錢沒有收益的問題,又可以用在發紅包、轉賬等支付場景中。對於微信支付而言,這將明顯提升用戶的體驗。

近期公佈的騰訊三季報顯示,公司移動支付業務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長逾50%,線下日均商業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長200%。

高速增長的交易量,一方面反映了移動支付市場規模之大,發展之快;另一方面也說明騰訊此前在移動支付業務上的規模基數不高。

微信此時公測上線零錢通,在優化用戶體驗的同時,試圖進一步分食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的目的也十分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零錢通”的資金規模不大,屬於“小額高頻”理財場景。資金轉入零錢通的方式,只能通過微信零錢轉入,而無法通過銀行卡等其他渠道轉入。而微信零錢的來源主要來自於朋友之間收發紅包、轉賬,消費場景則主要是打車、喫飯,都是小額場景。

微信“零錢通”的限額爲單日單筆最高10萬元,微信零錢支付最高額度20萬元/年。

微信此前已經推出了“零錢理財”功能,但這部分理財資金與零錢賬戶割裂,無法在理財的同時隨時消費,騰訊方面表示,“零錢通”的推出是爲了更好提升微信的用戶體驗。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微信上線零錢通之後,用戶積累會是最主要的目標。但結合三季報表述,以及參考螞蟻財富之前的發展路徑,可以預測,未來騰訊藉助零錢通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