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作者 | 木木

  來源 | 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1994字,閱讀需要3分鐘

  業界詬病已久的“最低價中標”或將取消。

  近日,中國政府採購報發文稱,財政部醞釀遏制低價惡性競爭新舉措,將調整低價優先的交易規則研究取消最低價中標的規定,取消綜合評分法中價格權重規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着力推進優質優價採購。

  結合已經明確正式方案的“4+7”帶量採購,分析人士認爲,困擾藥企多年,甚至制約行業發展的“最低價中標”“唯低價是取”即將終結,新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規則將逐步建立,優質優價、量大價低的市場規律將更加受到尊重。

  最低價中標“三宗罪”財政部擬從四方面入手破局

  業界對最低價中標的詬病,由來已久。

  2017年,人民日報已撰文,直指最低價中標“三宗罪”——助長以次充好,導致產品和工程建設質量下降,優汰劣勝;極易引發偷工減料,甚至埋下安全隱患;影響企業創新研發的積極性。並稱“以低價接單的企業,則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個體選擇卻在危害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不應延續”。

  今年兩會期間,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於在政府採購中建立最優品質中標制度的建議》,財政部在對此的答覆中表示,誠如代表所言,目前政府採購招標投標市場中存在低價惡性競爭現象主要由於有關制度設計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低價惡性現象的出現還在於採購人需求設置不合理、履約驗收不到位以及供應商缺乏誠信,不按投標文件和採購合同的承諾誠信履約。

  事實上,在醫藥領域,因成本持續上漲,而中標價過低,又無法隨行就市,已經有大批藥品廢標、棄標,全國斷供,形成短缺;同時相關企業還面臨被警告,甚至拉進“黑名單”的風險。(詳見>>原料藥漲價,中標價太低無法供應,知名藥企遭警告!)

  針對最低價中標帶來的危害,財政部在《財政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2938號建議的答覆》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制度設計,着力解決政府採購活動中存在的低價惡性競爭等問題。初步考慮擬採取四個方面的措施。

  a、繼續推進政府採購結果導向,健全採購需求管理和履約驗收制度,強化採購人確立採購需求和履約驗收管理的責任,完善相關內控制度,提高專業化水平,引導採購人採購優質產品。

  b、探索建立用戶評價機制,依託信息化系統,探索開展對供應商的用戶評價,將供應商的信用信息、評價結果作爲後續採購的重要依據。

  c、研究修改相關制度辦法,調整低價優先的交易規則研究取消最低價中標的規定,取消綜合評分法中價格權重規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着力推進優質優價採購。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相關探索實踐,爲改革積累經驗。

  d、繼續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推動出臺針對政府採購領域嚴重違法失信行爲的聯合懲戒備忘錄,對包括相關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維護政府採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質量誠信聯合懲戒。依法限制嚴重質量失信行爲當事人參加政府採購活動,倒逼供應商誠信履約。

  這意味着,國家層面將着手構建新的招標採購秩序,“最低價中標”“唯低價是取”將退出歷史舞臺。

  降價仍是主旋律方式將更尊重市場規律

  以取消“最低價中標”爲標誌,行政力量主導的招標採購,已經呈現出向市場主導轉變的傾向。

  人民日報在此前撰文中提到,最低價中標之所以在各地採購中備受歡迎,主要基於三個原因:

  a、擔心“說不清”“犯錯誤”,規避“履職風險”。

  b、市場質量監管缺位、不到位。

  c、招標方過於強調成本而忽視質量。

  歸根結底,是因爲招標方普遍認爲,價格低不犯錯誤。正如部分招標採購主體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所說,大家都痛恨最低價中標,可是大家都在搞最低價中標,因爲如果不搞低價,審計可能會審你!現在大力反腐,誰敢採購高質但高價的?

  所幸,招標採購環節重視質量已有跡可循。2017年,財政部印發《政府採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其中已經明確:投標人報價明顯低於其他投標人的報價,有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或者不能誠信履約的,且不能證明其報價合理性的,評標委員會應當將其作爲無效投標處理。

  同時,最新發布的《招標投標法》修改草案也將“必須確定排名第一的爲中標人”修改爲“在中標候選人中甲方自行選定中標人”。這意味着,最低價者不一定中標,甲方有權決定價格雖然更高,但性價比最優的方案中標。

  而從更大視角來看,在機構改革後,市場監管總局組建成立,兼具市場監管和反壟斷職能,打擊惡意競爭的力量更集中。同時,結合上市後再評價工作、一致性評價、不良反應監測等工作的持續加強、推進,藥品淘汰機制正在逐漸完善。

  在國家醫保局成立後,除了醫保支付,“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制定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招標採購政策並監督實施”等也均已成爲其主要職責,其對於藥品招標採購、使用過程的掌控力不斷加強。新一輪抗癌藥醫保準入談判、新一輪帶量採購試點工作等已經昭示了招標採購新秩序的方向,即以優質優價、量大價低的市場手段,促使藥品價格迴歸合理。

  此外,在總額預付、結餘留用,以按病種付費爲核心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取消藥械加成等政策的倒逼下,醫療機構也將更加註重藥械的性價比。基於此,業界分析,短期來看,降價仍然是主旋律,長遠來看,高性價比產品,特別是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將迎利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