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否認的是,公寓確實常常佔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地段優勢,而且價格與住宅持平甚至更低,門檻低條件又少輕鬆即可上車。

但,公寓真有這麼好嗎?

這次,我一定要掰開揉碎,從功能用途、性價比、投資回報和稅費四個方面警醒大家,真的不能買。

公寓,真的“商住兩用”嗎?

從土地性質看,商住公寓在政府批地時,一般爲綜合性用地(商住)或商業用地,按理說,在這種用地上加蓋的房子主要是商用。

但很多開發商爲了賺取利潤,給房間配備了上下水,通上燃氣,把公寓包裝成可商可住的多功能產品。

首先,這種鑽空子催生的產品處境就很微妙,名不正言不順必定像無根浮萍,隨便往水裏扔點石頭,也就散開了。

很顯然,這種商住兩用的改裝是不被國家支持的,市場也不甚看好,而且,在功能上非常雞肋。

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的商業公寓都不能落戶,不帶學區(位),這就意味着,如果你買了公寓,不是給自己住(辦公)就是租給別人住(辦公),不具備住宅的其他附加功能。

那麼,迴歸居住屬性,公寓表現如何呢?

幾乎所有的商業公寓都動輒一梯十幾戶,平面圖一般是這樣的:

長長的走廊兩邊鑲滿一個個隔間,但至少有一面是向陽的,像下圖這種塔式結構就更差了:

居住密度大得窒息,上下班高峯時段的電梯不禁讓人焦慮。

日照通風惡劣,樓下幾乎沒有公共活動區域和綠化景觀可享。

而且公攤率普遍在25%-30%之間,意味着如果你買的公寓建面是40平,套內就只剩24-30平,整個空間憋屈可想而知。

除了室內的不適,還有室外的,公寓的周圍可能是辦公室,也可能是轟趴館,進出人員雜亂,你永遠不知道你的鄰居會給你帶來什麼“驚喜”。

而且公寓是商業用途,水電費用屬於商業用水電費用,物業費也高昂。

這樣以後,由於室內本就陽光不到、通風不暢,你可能需要空調+抽風機+烘乾機三管齊下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那每月水電費就要蹭蹭直上七八百,一年光水電費就用掉一臺iphone X。

那你可能覺得,居住不行,辦公總可以吧。

雜亂的進出人員,商業辦公與住宿混合,整體小區品質無法拔高,極大可能只能租給創業初期的個人和小團體,再受限於套內三四十平的空間,又能租出什麼好價位呢。

綜上,既沒有落戶和學位加持,也沒有居住品質和辦公價值,就相當於花上幾十上百萬買一個“牀位”,還要每年花一臺iphone X的錢養它,你還真不如直接租房。

公寓,真的便宜嗎?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知道公寓比不上住宅,但是總價便宜啊,一般只有同地段住宅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

也對,總價低可能是公寓唯一的優點了,但不意味着這筆買賣划算。

你知道嗎?

舉個例子,假設公寓單價和住宅都是1萬/㎡,你有30萬的上車成本。

從獲得空間看,選擇公寓,你最多可以買60平的單間/一房公寓;選擇住宅,你大可以擁有100平的三房之家。

從貸款壓力看,因爲公寓貸款上浮利率高、貸款年限僅爲10年,月供壓力其實並沒有比住宅輕鬆多少。

而,從持有年限看,公寓產權一般只有40年-50年,普通商品住宅的產權爲70年;

住宅建設用地已經有法律明文規定,使用權期間屆滿自動續期,但商業用地到期至今未有明確說明。

從後期收益看,住宅有落戶和學位以及金融屬性加持,還能抵押貸款,後期的升值速度會遙遙甩開公寓。

綜上,同樣的上車成本和差別不大月供壓力,選擇公寓的話,只能買到空間更小、持有年限更短、增值更慢的產品,真的不便宜。

公寓,真能賺錢嗎?

看到這可能還是有人不死心,我可以不住也不打算出租,我就是覺得那公寓交通便利地段好,還不限購,想要把閒錢投資增值。

首先,肯定一下,投資房產的思路沒問題,但不是所有的房產都是潛力股。

我們先梳理一下,房產的收益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自身增值,和租金回報率。

首先,租金回報是比較顯而易見的,彷彿買了公寓就像擁有一臺印鈔機,每個月源源不斷湧出“現錢”。

但是每個月能印多少錢呢?

下圖是北上廣深以及成都和蘇州的租售比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北上廣深的購房價/年租金均在 55:1 以上。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爲16:1~25:1,而北上廣還不及國際標準線的一半。

如果單靠租金回報, 55:1的租售比,在靜態投資週期內,需要55年才能收回購房成本,這意味着房東通過出租公寓獲得的年化收益小於 1.8 %,即使在一線城市,房產的投資價值並不大。

你可能會說,租金總會漲的,我長線持有必定可以博贏。

那我們可以再看下,廣州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全市監測點租金走勢(元/㎡/月)

在最近一年半,廣州的租金水平普遍在44-66元/㎡/月之間,而且無論是樓梯還是電梯住宅租金水平整體保持平穩,至少三年內不會出現明顯的增長。

我們在61與44之間取箇中間值,假設以55元/㎡/月的租金水平,在廣州一線城市租一間60㎡的公寓月租金約爲3300元。

這意味着,如果你把公寓出租,即使在一線城市,這租金只能勉強抵月供,並不會帶來額外增益,而在其他二三四線城市,以租養房就困難了。

這裏我還要揭穿一個深坑,市面上廣受投資客喜愛的LOFT公寓,一般層高4.5米(有規定總層高不得超過4.5米),面積小,打着“買一層送一層”的名號,含有大量贈送:如陽臺半贈送,客廳餐廳不納入報建面積,全贈送。

可能很多人會認爲自己撿了便宜,很抱歉,這也不是真相。

通過各種贈送,實用面積懟到了80㎡以上,“低總價、高贈送”,完全符合了投資客撿便宜心理,所以去化也非常快。

看似實用率高,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些價格能賣到正常平層公寓的1.5倍,價格幾乎趕上住宅了。但在實際出租中,租金卻很難租到平層公寓的1.5倍。

比如市面的大單間30㎡租2500元,而一室一廳的LOFT公寓,最多隻能租到3000元,幾乎不可能上到3750元,畢竟在出租時並不是按面積出租的,租金的邊際遞減效應相當明顯,看似實惠,實則是深坑,你以爲的租金並沒有與購房投入一樣同步回饋你。

租金收益頂多抵月供,而且不會受“買一層送一層”而成倍增長,那賺錢就只能靠自身增值了。

從第一部分商住功能雞肋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公寓自身增值因子乏力,從市場價格反饋上也能看出,過去同地段公寓的單價普遍比住宅貴,但現在慢慢與住宅趨平,甚至比住宅價格還要低,所以很明顯,無論是價值還是價格,公寓的增長都比不上住宅。

或者你選擇的是託管型公寓,“每年承諾6%以上的租金回報,還逐年遞增”,這種協議通常是和第三方簽訂,把開發商摘得一乾二淨。

你連衝個理髮年卡都會擔心髮廊倒閉,憑什麼相信這個第三方公司能持續盈利十年八年,並且永不翻臉?

更多的可能是,頂多在最初兩三年能實現預期收益,往後就聽天由命了。

公寓,稅費到底多高?

你只知道公寓稅費高,但可能不知道到底有多高。

同樣以廣州爲例:

交易產生稅費高達15%-20%,其中賣方稅費大概占房子總價的7%-10%。

我知道你想說,我可以把稅費加到買方上。實際上,無論誰來買單,都意味着同等售價的房子,稅費越高,你到手的錢就越少,增值利潤部分至少被稅喫掉三分之一。

而且雞肋的功能和價值,買方還要負擔如此高的稅負,接盤俠數量會更少,與你而言轉手更難了。

“低進高出,快買快賣”的投資門道,在公寓上並不適用。

總之,如果你深讀這不買公寓的四大理由,還是抑制不住要買公寓的心,那我也不攔你。

買的時候請捫心一問:你那「自住不足,辦公不通,投資不利,轉手不暢」的公寓,真的值那個價嗎?

隨着武漢地價大幅上漲,加上土地增值稅,開發小戶型住宅的利潤日趨減少,去年以來,武漢公寓產品供需兩旺,武漢公寓正在全面取代小戶型住宅。

武漢住宅大戶型化所帶來的高總價,使得新房離普通剛需越來越遠的同時,也爲公寓產品帶來新的需求。此外政府對長租公寓的政策支持和商改住政策的實施,也使得開發商開發公寓產品的動力增長。

新房供需大戶型化明顯 武漢公寓全面替代小戶型住宅

從2017年武漢新房住宅不同戶型產品供應來看(數據來源億房一房一價僅供參考),兩極分化明顯:100平米以下戶型產品明顯下降,其中60平米以下小戶型住宅供應大幅下降62.6%。,與高端住宅供應形成鮮明對比。

數據顯示,2017年武漢公寓平均銷售戶型面積53.07平米,其中35-55平米戶型銷售佔比71%。

從60平米以下小戶型住宅和公寓分別佔新房住宅佔比來看,60平米以下小戶型新房住宅正被公寓產品全面替代。

類住宅化產品熱銷 公寓高端化成趨勢

數據顯示,武漢公寓銷售主力仍集中在10000-15000元之間,但15000-20000元及20000元以上中高端產品需求和銷售增長迅猛。這些高端公寓主要集中在武昌濱江、武昌核心及漢口核心、CBD、光谷核心等區域,並正在向熱點新城組團擴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