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一汽-大衆奧迪在長春迎來自己30週歲生日,500萬用戶成爲了奧迪而立之年最好的禮物。30年,奧迪在中國汽車史上創造無數個第一和先河,第一個將全球標準4S店服務模式引入中國;率先開闢了中國高檔車各主流細分市場;開創中國高檔車本土化研發的先河。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表示,“中國一汽與奧迪的牽手合作,是時代的機遇,更是雙方洞見和勇氣的成果。30年前,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一汽迅速開始了和奧迪的合作。正是因爲中國一汽和奧迪的合作,才真正開啓了中國汽車產業豪華汽車的新徵程,並真正引領了中國汽車消費進入高端豪華的新時代”。

  摸索前進道路

  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在長春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和大衆公司向一汽轉讓南非工廠奧迪100車身舊模具的合同,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第一個豪華車技術轉讓合同。

  當時,在中國汽車界看來,後起國家發展汽車工業的模式大體可以劃分爲兩大類:一是以日本、韓國爲代表的“自主發展模式”;二是以巴西、西班牙、加拿大等國家爲代表的“完全開放模式”。

  作爲國內骨幹汽車企業,並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中國一汽,自然也有其鮮明的旗幟、堅定的立場。1994年底,在北京舉行的一次大型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徐興堯提出中國一汽在新時期推進轎車工業發展的思路。他闡述說,一汽轎車工程分三個階段實施,邁出三大步。其中的第一步就是,針對國內公務車市場以及在用轎車更新的需求,首先建設一個生產中高級轎車的先導工程。用技術轉讓的方式,引進德國奧迪 100 C3GP轎車系列產品,利用本廠原有的轎車生產基地,裝備符合奧迪車產品性能要求的衝壓、焊裝、油漆、總裝線,迅速形成3萬輛的能力。

  然而,前進的道路並不會一帆風順,在奧迪100技術轉讓合同到期後,新的合作未能立即開展,在雙方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僵持,以及奧迪方面看到中國市場發展潛力後,奧迪同意加入一汽-大衆,生產全新一代的奧迪A6。

  1995年11月13日,一汽和大衆汽車公司以及奧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簽了有關奧迪轎車納入一汽-大衆的生產的合同。一個月後的12月18日,三方共同修改了合資合同,將股比結構改爲一汽60%,大衆30%,奧迪10%。同時,一汽-大衆與奧迪公司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奧迪系列產品將作爲合同產品正式納入一汽-大衆生產。

  此後便開始了奧迪200這個過渡產品以及奧迪A6的生產。在這個合作階段,奧迪主動對產品線進行整體佈局,努力實現全產品線的國產化與產品線的全覆蓋。同時,奧迪在產品研發設計與標準控制方面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1996年5月20日,第一輛奧迪200(V6)駛下了一汽-大衆的生產線。隨後的奧迪產品銷量在中國持續提升,也是對該時期正確合作的有力證明。

  徐留平在當天的慶典上說:“今天,我們有幸邀請了很多這段合作的親歷者與見證者,他們中有當年的老領導,有當時生產奧迪100的一線員工,還有多年來始終關注一汽奧迪的行業專家。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應該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些偉大歷史的創造者、見證者和書寫者。”

  開創若干先河

  隨着公元2000年的到來,21世紀被人們賦予了太多的歷史重負與使命期待。此時,潛力巨大而亟待開發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真實地展示出來。雖然奧迪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標準,但它終究是舶來品。一汽-大衆和奧迪意識到,如果想要保持競爭優勢就要先於市場做出調整、提升和變革。

  2006年1月,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正式成立,一個全新的合資體系由此運作。它將原奧迪中國公司的人員、品牌推廣和進口車業務併入,更大的變化在於,國產奧迪的售後服務業務從與原來與國產大衆汽車混合經營的狀態,變爲由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單獨運營。

  隨着事業部建立,奧迪原本的弱項進口車業務有了起色。將進口品牌與國產品牌的銷售渠道進行整合,國產車的渠道帶動了進口車的銷量,同時通過併網來增加進口奧迪車型的品種,豐富與提升整體的品牌內涵,也有利於國產奧迪的銷售。從A8到Q7,從A5到TT,一汽-大衆奧迪幾乎把奧迪旗下所有車型都引入了中國。相比前幾年,奧迪進口車業務在國內也有了很大進步。

  另一方面,基於國內市場需求,一汽提出國產的奧迪A6軸距和車身都需要加長。1999年9月6日,奧迪A6 C5在長春正式下線。隨後“加長”成爲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必備,被對手紛紛效仿。奧迪A6L的加長並非簡單的加長,而是不斷本地化的具體表現。除了加長,例如四驅空調系統、寬大座椅、負離子發生器等配置都是專門爲中國消費者裝配的。

  時至今日,一汽-大衆奧迪已連續30年領跑中國高檔車市場,並23次摘得J.D. Power公佈的“中國汽車售後服務滿意度”冠軍和“中國汽車銷售滿意度”冠軍,爲超過500萬中國用戶帶來了高品質汽車生活和服務體驗。

  一汽-大衆奧迪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憑藉“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完善了一汽-大衆不可複製的強大體系能力,並推動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一汽-大衆建成了國內最高標準的實驗中心和最完整的研發體系;在五地六廠的佈局中實現了高檔車產業鏈的快速複製;一流的質保體系、供應商體系和管理體系,保證了國產奧迪的頂級品質;強大的經銷商網絡和營銷體系更助力一汽-大衆奧迪持續引領高檔車市場。

  正如徐留平所說,30年間,中國一汽和奧迪共同創造了中國汽車史上無數個第一和先河。比如,我們樹立了中國汽車產業合作共贏的第一個成功典範,率先開闢了中國高檔車各主流細分市場,建立了領先成熟的高檔車服務營銷體系,第一個將全球標準4S店服務模式引入中國;再比如,我們創立了獨有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國產奧迪A6的加長版開創了中國高檔車本土化研發的先河。今天,一汽-大衆奧迪成爲中國第一個銷量突破500萬輛的高檔汽車品牌。這些,我們將它視爲珍貴的財富和永恆的價值。

  迎接未來挑戰

  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包括一汽-大衆奧迪在內,國內汽車企業的合資雙方都爲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與技術潮流,對30多年曆史的合資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市場開放,尤其是國內放寬汽車等製造業的准入限制已是大勢所趨。而博鰲論壇上提到的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以及發改委發佈的關於汽車合資公司股比開放的相關內容,更是爲汽車合資模式的轉變提供了前提。

  爲此,2017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與奧迪股份公司正式簽署《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

  目前,一汽-大衆奧迪基於自身強大的全價值鏈本土化體系,正在積極探索合資合作的新方式,爲國內汽車產業的進一步開放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未來,一汽-大衆奧迪將會從四個維度發力,全面升級合資模式。包括加強以中國市場需求爲驅動的產品投放,擴大新車型投放,開闢更多細分市場;聚焦中國用戶訴求研發車型開發;提升本土化研發能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方面,加強研發及生產的本土化水平;深入數字化共享和移動出行領域,佈局未來。

  在徐留平看來,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新時代的最強音。同樣,中國汽車產業也正以全面開放的新格局迎接這個新時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開放,都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汽車產業更快轉型升級,更快地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這個新時代,中國一汽將積極適應新常態,繼續發揚光大曾經的‘開放 合作 共贏'精神,堅持自主創新與合資合作兩條腿走路、兩手都要硬,在做強做優做大自主的同時,以更廣闊的胸襟、更開放的思維、更高質量的合作,積極擴大和加強與合作伙伴奧迪、大衆的合作,共同探索在原有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在品牌、產品及平臺,新能源、智能網聯、移動出行等衆多領域的合作,共同開創中國汽車產業新時代合資合作的新篇章,爲中國消費者奉獻更多更好更優的產品和出行服務,爲東北振興、吉林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徐留平強調。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於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