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圖片摘自網絡

11月20日,央視發文《別用“深夜查房”的老套路牴觸輿論監督》,稱輿論監督是黨和政府賦予記者的神聖權利,更是記者的職責所在。但近日,一位採訪過福建泉州碳九泄露事故的女記者卻遭遇到“深夜查房”,其在網上的發聲掀起軒然大波。事實上,每一次輿論監督都推動了相關問題的解決,在贏得民心的同時,還幫助地方政府部門更好地改進了工作。希望地方可以正確認識輿論監督,爲地方輿論監督營造良好氛圍。

http://news.sina.com.cn/c/zs/2018-11-20/doc-ihmutuec1980529.shtml

泉州碳九泄露事故後,當地警方對女記者精準的“例行檢查”,疑似來自有關方面授意,顯示當地缺乏接受輿論監督的誠意,更像在監督輿論。

當年“井底人”全友芝在民權縣市民廣場接受記者採訪

筆者不由自主地想起當年在北京青年報跟班學習時的一段遭遇。

那是2013年12月,北京天寒地凍,卻突然曝出“井底人”新聞,一些身處社會底層的打工者,爲省房租而住在下水道,有的人稱已住20年。

被公開報道的“井底人”中,有來自河南商丘民權縣的六旬老太全友芝。記者追訪全友芝,希望幫助她在北京找到棲身之所,甚至像“井底人”王秀青一樣,幫她在京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尋訪發現,全友芝被當地政府接回去了,爲她在當地北關鎮敬老院安排了工作,月薪600元,管喫管住。在當地看來,家鄉人在北京住在井下太寒磣,爲首都形象抹了黑,給家鄉丟了臉,希望她放棄“井底人”生活。

這樣的安排也不失人性化,值得媒體跟進報道。於是,報社決定派記者趕赴民權縣調查採訪,我跟着記者羅京運同行。

晚上坐火車趕到當地住下,第二天一早打車前往全友芝家鄉村莊——張道口村。

好不容易看到路邊聚集了一撥曬太陽的老人,我們打開附有全友芝大幅照片的報紙,向他們打聽全友芝住所,卻沒有一個人認得出來。老人指點我們到不遠處的超市,讓我們去找村幹部,那裏是村莊的聚集點,村委會就在隔壁。

循着指引找到村支書張天紅家,但家裏的人似乎對我們心存戒心,不肯確認是否村支書家。

找準全友芝的老伴姓劉,詢之於村民,還是不知道全友芝住哪。但村民從姓氏中找到了特徵,告知張道口村共有5個自然村,包括張道口、劉莊、陳莊、穆莊、寧樓,劉姓集中在劉莊。於是,我們直奔劉莊。

蹊蹺的是,剛到劉莊村口超市,就有村幹部模樣的人等候在此。我們被告知,全友芝不在村裏。

我們提出,請村裏幫我們把全友芝接回村裏,或者帶我們找到老人留村孩子的家,但村幹部想方設法搪塞過去。我們轉而要求帶我們去全友芝供職的鎮養老院,但被告知老人還沒有上班,目前還在醫院接受體檢。

到這時,我們確信遭遇了當地“監督輿論”,當地不希望以邋邋遢遢的形象展示給媒體。

最終,我們被從張道口村拉到縣城,任憑我們如何希望在村裏採訪全友芝,都沒能如願。全友芝被村幹部送到氣派的民權市民廣場接受採訪。

再次見到全友芝,在京時的滿頭花白頭髮變成滿頭黑髮,身上嶄新的仿毛領黑色保暖外套明顯是購置的新衣。村幹部手上拎着全友芝的CT片,“民權縣第二人民醫院”字樣清晰可見,全友芝吊針後的十字止血貼還留在手腕上。

不知道我們行蹤暴露後的幾個小時,當地給全友芝做了怎樣的形象修飾。

全程陪同的當地幹部告訴我們,全友芝報道出來後,當地通過在京老鄉,在一家小醫院找到打針的全友芝,將全友芝從北京接回,分管民政的副縣長專門看望了全友芝,全友芝這幾天都被安排體檢,並接受治療。當地稱待全友芝身體無恙後即安排上崗。

採訪時,當地幹部全程陪同,全友芝對很多信息都表示“不記得了”,對老伴的信息諱莫如深,以兩人感情不好長期分居爲由,讓我們一無所獲。

然而,記者知道,全友芝在京受訪時,她的老伴也在現場;全友芝受訪驚嚇後去醫院看病,是由乾女兒陪同的;全友芝被當地接回後,她的老伴仍留在北京打工,並沒有被一併接回。後來的事實證明,全友芝放棄了當地養老院的工作,因爲嫌工資少,重新回到了北京,跟老伴住在一起,重複以前的營生,只是再沒有下水道可以住了。

當天採訪結束後,地方幹部跟隨我們到火車站,怎麼也不肯離開,任憑我們表示不需要熱情相送,對方仍堅持目送我們走進站臺才離開。

我們知道,陪同的幹部肩負了“監督”的使命,一定要保證記者離開當地,不允許上演記者假離開的戲碼。

事後筆者一直不解,我們只是要關注一個“井底人”的命運,無意揭示當地有人流徙入京的“悲慘生活”,尋訪“井底人”的過程都算不得輿論監督,當地何以對記者防範如此嚴密?

這次河南尋訪“井底人”中的遭遇,藏着一些地方、一些人對輿論監督的錯誤認知,就是儘可能遮羞遮醜,只肯以光鮮亮麗的一面示人。殊不知,遮掩的過程反倒演變成不太體面的“監督輿論”,給人提供了更大想象空間。

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醜惡現象,激濁揚清、鍼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從當年民權縣對尋訪“井底人”的記者的盯防來看,從泉州警方對女記者精準的“例行檢查”來看,一些地方、一些人還缺少面對輿論監督的自信,輿論監督還任重道遠。

2018-11-20

程明盛

中山日報新聞總監兼採訪部主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