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米進軍電紙書市場,對標Kindle;中國聯通新設產業互聯網產品中心;湖南:力爭2019年全省布充電樁10萬個...

▌騰訊雲獲國際區塊鏈競爭力排名中國區首位

記者從騰訊雲獲悉,在最新公佈的由權威行業分析機構ABI Research公佈的BaaS領域競爭力排名榜單中,騰訊雲TBaaS獲中國區塊鏈市場第一位。據瞭解,該排名覆蓋騰訊、微軟、亞馬遜、思科、HPE、IBM、甲骨文、SAP等全球知名的11家BaaS服務商,重點考評了服務商的創新指標。

▌貝恩:今年中國內地奢侈品銷售總額有望達到230億歐元

11月21日,貝恩公司發佈《2018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奢侈品市場銷售額(包含奢侈品和奢侈體驗)在匯率恆定的情況下增長5%,達到1.2萬億歐元。各個細分領域均呈正增長之勢,其中個人奢侈品市場表現尤爲突出,銷售額增長6%,達到2600億歐元。從銷售額來看,中國內地市場的奢侈品銷售總額有望達到230億歐元。

▌小米進軍電紙書市場,正研發對標Kindle產品

小米智能硬件部總經理唐沐證實,小米確實正在做類似亞馬遜Kindle的電紙書產品,由生態鏈企業負責。唐沐同時表示,看好該業務的電紙書產品市場。記者注意到,小米以往推出過多看閱讀APP。小米CDR招股書顯示,小米擁有多看電紙書字典系統等的相關軟件著作權。

▌湖南:力爭2019年在全省佈局充電樁10萬個

湖南省新能源產業協會充電樁分會昨日在長沙成立。分會成立後,將聯合湖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相關企業、行業專家,共同商討建立新能源車、樁、網一體化運營模式,2019年力爭在全省佈局充電樁10萬個,新增新能源網約物流車2000輛、其他新能源車輛5000輛,建立14個“車樁網”一體化運營中心,對全省122個縣區實現全覆蓋。

▌三季度全球手機市場持續下滑,榮耀手機九國增速第一

近日,調研公司Counterpoint發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三季度報告,數據顯示,手機市場整體銷量同比下降13%,而榮耀卻同比上漲,以14%的增速排名第一。而另一家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全球手機市場數據顯示,榮耀手機在俄羅斯、德國、芬蘭、荷蘭、捷克、挪威、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八個海外市場增速均排名第一。

▌中國聯通新設產業互聯網產品中心,加碼企業級業務

近日,中國聯通已內部發文,宣佈設立產業互聯網產品中心,聚焦重點垂直行業和創新領域,整合內外部資源,實現產品固化、系列化。同時,中國聯通將電子商務部與互聯網運營部合併成立電子商務中心,主要負責自有電子渠道以及社會和其他新型電子渠道的集約運營與銷售服務,試圖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體系。

▌哈囉出行接入首汽約車,全國60餘城上線

11月21日,哈囉出行宣佈攜手首汽約車,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全國60多個城市同步接入首汽約車網約車業務。這也是繼接入嘀嗒出行出租車業務後,在大出行領域的新動作。接入首汽約車後,通過哈囉出行App或者哈囉出行支付寶小程序上的“打車”入口,全國60多個城市的哈囉用戶可以使用首汽約車網約車服務。

▌工信部:開展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項目推薦工作

工信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項目推薦工作的通知,示範項目重點引導方向包括但不限於網絡安全防護、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新技術新應用安全,包括用於保障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下一代網絡(5G和IPv6)、物聯網、車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安全的平臺或系統。

▌蘇寧控股與江蘇省政府簽署九大領域合作,未來5年新增投資2000億

11月21日,蘇寧控股與江蘇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具體包括商圈消費引領工程、蘇寧零售雲、新能源車輛推廣等九個領域。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2000億的投資將重點放在發展智慧零售新業態,深化創新前沿技術、構築完善產業生態,積極扶持江蘇本土中小企業、新產業的創新發展等領域。

▌比特幣價格下挫,礦工羣體關機止損

隨着比特幣價格近日來的大幅波動,礦工羣體正在迎來持續暴擊。連番下跌中,比特幣價格已經擊穿多個礦機成本價格,即挖礦得到的收益不足以支付電費和管理費。持續暴跌中,有礦工已經開始清盤,將礦機二手轉賣。

▌炬星科技聯合英偉達、京東物流推出新款物流AMR機器人

機器人初創企業Syrius炬星聯合英偉達、京東物流在蘇州發佈全新人機協作機器人“Syrius炬星AMR”,這是一款具備貨物搬運和自主移動的機器人,能夠應用在倉儲物流領域,售價9.8萬,2019年5月發貨,限售100臺。據介紹,這款機器人依靠傳感器和執行器實現自主移動,配備的大容量電池能滿足連續十小時運行。

▌經濟日報:對自媒體不能放任自流

《經濟日報》刊文稱:整治自媒體亂象依然需要“多管齊下”,使用技術手段是打擊整治違規自媒體號的重要方式。此外,加強監管則是另一條整治路徑。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違規成本相當低。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認爲,以侵權爲例,被侵權方通常面臨難以取證、維權成本高等問題。即使向平臺投訴,通常結果也是“一刪了之”,這些現象都讓自媒體敢於“放開手腳”侵權造謠。

*創投資訊來源公開資料,創夥伴編輯整理發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