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

曾荣获“1992第26届蒙特卡洛现代绘画世界大奖赛”大奖---大公政府奖;获1999年美国佛尔蒙特国际艺术创作中心富瑞曼国际艺术基金会艺术创作一等奖;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2016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笔墨语言的现代性进程:从黄宾虹到姜宝林”高层国际专题研讨会暨姜宝林笔墨语言特展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2017年瓷板画作品《东方之韵》获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大奖—终身成就奖“银柳叶奖”。

青州老姜画馆高研班学员作品展示

2018年11月5日,姜宝林首届高研班结业作品展览在青州市老姜画馆举行。本高研班自2017年10月开班,一年多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在姜宝林老师及博士助教团的指导下,秉承“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教学理念,各学员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皆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高研班学习共分四个阶段,三次集中授课,一次结业展览。

第一阶段:笔墨训练课,注重传统笔墨的传授与学习。

第二阶段:写生课,注重从写生到创作观念的转变。

第三阶段:创作课,注重现代观念的创作实现。

第四阶段:教学成果展,(包括展览、画集、教学文献集)。

温馨回忆

青州老姜画馆推介:

于保东

——字青萍,号长河布衣,斋号小壶天。幼承蒙训于家师于希宁膝下。

入姜宝林,郭石夫,刘彦湖诸先生门下求学问业,问道刘曦林,汤立,邢少臣先生。

民革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平津印社理事小壶天艺术工作室创建人。

以下为于保东参展作品:

于保东的作品既有民族传统之精髓,又能融进自己的风貌,其笔下之梅,有傲骨之气,无死墨之病,用墨能做到“浓墨处有厚重感,淡墨处有灵动感,飞白处有老辣感”,直追天真自然之境界。于保东画梅之老杆雄强老辣,高古拙厚,举笔横扫千军,直开胸臆,无雕琢之习,酸腐之气,一如其为人。

————陈洪岭

一纸丹青见精神

——浅谈于保东画作二三句

齐白石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独坐书斋,盈一方碧水,守一袭寂寞,秉一份执着,于繁华中寻觅艺术的真谛。于保东,以一介布衣之身,在艺术之路上,一路吸取一路前行,用他手中的画笔,诠释着自己对艺术无尽的挚爱。

艺术往往生于寂寞而死于浮华。笔墨中的精神独处与深入心物的孤寂,方能成就离尘脱俗的画作。于保东正是悟得这寂寞之道,将绘画艺术融入“禅”的境界。

于保东的画构图讲究总体气势,布局严谨,洒脱中透着厚重,他作画每一笔都处理的恰到好处,从枝干到碎叶、碧草蕊花、远山近水、鸟禽点睛着羽,皴擦点染,墨色浓淡相宜。画面构图有松有紧,开合参差,藏隐避让,用笔中锋侧锋逆锋老道遒劲,动静之间可见奇正之貌也。

他做人做事,严谨而不失随和,大气而不失细腻,言谈中更是透着才情。正如一位朋友对他的评价“他性格如他的画,磊落洒脱,不拖泥带水,幽默乐观,无文人学者的酸腐之气”。

“点点梅花媚古春,荧荧灯火照清贫。壶天风雪寒月夜,淡墨圈梅见精神”。“玉为肌骨雪为神,近看笼葱远更真。水底影浮天际月,樽前香逼酒阑人”。“白梅志气高,写照忘辛劳。铁影浑寒处,风标继楚骚”。艺术创作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这几首是于保东自己创作的题画诗句,乃为其中的一部分。他喜欢画梅,而他的梅花诗更是透着坚毅和不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完美的结合,把梅花迎霜斗雪的傲骨在笔下耀然而生。骨,乃为精神之物,历代绘画讲究骨法用笔,人无骨则瘫软无根,画无骨则如泥沙漫流,它与气相融是为“骨气”,与力相融是为“骨力”。此“骨”更多展现在于保东的画作之中。

悠悠岁月,多少苦涩煎熬,凭着对艺术那份挚爱,他曾多次进修深造,使得他艺术造诣不断提高。

飞翔吧,以艺术之名,圆一个高山流水间轻舞飞扬之梦!

戊戌季秋 李建华于聼墨居灯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