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宣誓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昭示。

3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祕書長等國家機構組成人員進行了憲法宣誓。此前,在3月17日,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進行首場憲法宣誓。3月18日,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依次進行憲法宣誓。2018年兩會期間的三場宣誓儀式全部完成,中國全面依法治國進入了新時代。

回顧十多天的會期,“憲法”、“法治”等熱詞貫穿始終。從憲法修正案,到監察法;從習近平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法治、反對人治,對憲法法律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到國家領導人首次進行憲法宣誓,“依憲執政,依法治國”、“法定職責必須爲,法無授權不可爲”、“權由法定,權責一致”……這些理念匯聚成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使2018兩會成爲名副其實的“法治之會”。

國家領導人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次進行憲法宣誓,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宣誓是大多數有成文憲法的國家採取的一種制度。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設立國家憲法日、深入開展憲法教育,使得尊崇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氛圍越來越濃。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實行這一制度的決定;2018年兩會通過憲法修正案,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將這一制度確定下來。這一發展歷程,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推進依憲執政、依法治國的堅定決心。

莊嚴隆重的宣誓,不僅彰顯了憲法權威,增強了國家公職人員忠於和維護憲法的觀念,也是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普法教育,有利於民衆更加自覺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憲法宣誓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昭示。

從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到十九大報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再到2018兩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國家領導人進行首次憲法宣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不斷讓民衆感受到憲法的力量,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法治中國”,必將成爲中國向世界展現的又一張新名片!

(作者爲“環球銳評”評論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