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圖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針對外界所傳“AI應屆博士生年薪有望漲到80萬”的情況,一些長期專注於該領域的獵頭認爲該現象的確存在,但並不普遍。

  國際中高端獵頭公司MichaelPage的Linda Chen認爲,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拿到80萬薪酬水平應屆博士生有一定特殊性。她認爲,從畢業生本身能力水平來看,若博士期間在比較前沿的領域有非常有價值的項目輸出,或者所涉研究專業在市場上較爲稀缺,那更容易拿到高位薪水。

  而賦獵諮詢管理合夥人Steve SHEN稱,真正可以在市場上拿到80萬年薪水平的博士生,畢業後更傾向於進入科研領域,或者科研院所與企業所建的聯合實驗室。

  隨着AI產業火熱,該領域應屆人才薪酬水平大幅上漲,有傳聞稱2018年應屆博士生有望拿到80萬元年薪,應屆碩士生則30萬元年薪。根據BOSS直聘2018旺季人才趨勢報告,隨着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中的逐步應用,一批以簡單重複性工作爲主的崗位人才供應出現過剩情況,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正成爲最緊缺的崗位之一。

  Linda Chen認爲,從用人市場本身來看,伴隨着AI在各個行業領域的應用逐漸開枝散葉,該領域人才的稀缺矛盾越發突出,而是否能夠招到優秀的人才很大程度決定了項目的成功與否,所以AI領域候選人薪酬普遍高於其他IT技術人才,

  當下傳統IT企業,大型互聯網公司、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都是AI人才的需求方,從行業公司角度來講,Linda Chen認爲,AI這個領域公司成熟度參差不齊,各家吸引人的策略以及薪酬體系也有所不同,導致這個領域的薪酬區間也比較寬泛。

  即便市場薪酬體系的建立並不穩定,Steve SHEN認爲,相較應屆博士生80萬元薪酬水平,該領域應屆碩士斬獲30萬年薪的現象比較普遍,這類畢業生也更傾向於進入更爲商業化的公司開始職業生涯。

  沈怡然經濟觀察報記者

  公司部記者關注硬科技領域,包括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無人機、虛擬現實(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領域。擅長企業深度報道及上市公司分析報道。發現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投資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