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武昌是江城的出塵隱士,文化深藏內裏。

沖決巴山羣峯,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

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三鎮不僅各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軌跡,而且各自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面貌。

武昌地處長江以東南,隔長江與其西北側的漢口、漢陽相望。

位於長江東南岸的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湖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

作爲一個依山傍水、文化歷史厚重的美麗城區,這裏集中了武漢市主城區70%的風景名勝和革命勝蹟。

那麼,現在就來看一下武昌有哪些美麗之處吧~

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

位於武昌東部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東湖,水面面積32.8平方公里,是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武漢東湖風景區包括聽濤區、磨山區、珞洪區、落雁區、吹笛區、白馬區。著名景點有武漢東湖海洋世界、東湖梅花園、櫻花園、武漢歡樂谷等。

“萬里長江第一橋”

在武漢,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也都要試着走一走長江大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真切的感受到江城所獨有的魅力。

長江大橋位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在我國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閒暇時間走在長江大橋上是相當有感覺的。畢竟,一覽武漢三鎮的景象的感覺還是很棒的~

現代“清明上河圖”

“漢街”因楚河而生,沿南岸而建,擁有中國最豐富的商業內容,最多的時尚流行品牌,集合世界頂級文化項目。

它作爲武漢中央文化區的一部分,總長1.5公里,主體採用民國建築風格。

楚河漢街不僅是商業,更是城市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工程,經濟社會綜合效應十分顯著。

“天下江山第一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此樓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真的可謂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

它處於山川靈氣動盪吐納的交點,登黃鶴樓,或許不僅僅能夠使人獲得身心愉悅,更能使心靈得到淨化。

這大約就是黃鶴樓美的魅力經風雨而不衰,與日月共長存原因之所在。

“漢味小喫第一巷”

古老的司門口在一步一步拆遷,雖擋不住這趨勢,但願多年後的我們還能保留一些關於它的記憶。

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是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天堂,其繁華的攤位可謂是經久不衰。

在戶部巷,傳統小喫、江城名喫、漢味特色都能找得到哦!

湖北省博物館

該館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

建築極具濃郁楚風特色,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是湖北省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標誌.

皇家寺院、佛教勝地

武昌大東門外洪山南麓的翠綠叢林中,掩映着一座建於南朝,歷經了1600餘年的禪宗古剎——寶通寺。

山門內一大院落,中有放生池,放生烏龜出沒其中。池上橫跨一橋,名“聖僧橋”,原爲木橋,相傳無念祖師雲遊到此,改建爲石橋。

關公勝景——卓刀泉寺

卓刀泉寺也稱御泉寺,是一座千年古剎,位於武昌伏虎山的西南麓,在武昌區卓刀泉的十字路口。

該寺因一井泉水——卓刀泉而得名。這裏除了供奉佛祖和菩薩外,還特地供奉了三國時期大將軍關羽,故而也是關帝廟。

“江南一大福地”——長春觀

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峯山南坡,黃鵠山中部的長春觀,是我國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爲歷代道教活動場所。每逢慶典之日,祈禳活動甚爲壯觀。

長春觀現藏聞名於世的“三絕”:全國僅存一塊的“天文圖”、帶有藏族風格及歐式風格的建築、乾隆帝御賜“甘棠”石刻。

辛亥革命博物館

該館是辛亥革命時期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於武昌區閱馬場。因其主體建築爲紅磚砌牆、紅瓦覆頂的紅色兩層樓房,故又稱“紅樓”。

該館於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週年時建立,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位於武昌紅巷13號,爲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在中共推動下,由國共兩黨共同創辦的一所培養農民運動幹部的學校。

1958年對舊址進行了修繕整理,由周恩來親筆題寫“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匾額,懸掛於大門上。

你說,歷史只能寫在書上、藏在博物館裏、關在景區裏嗎?

其實不然,沾染生活氣息、市井愉悅的歷史,纔是真正屬於武昌城的歷史記憶。

沿着一圈一圈的歲月紋路,你能遇見遙遠時空的那些人和事,發現和體味屬於這座城市的獨一無二。

武漢指尖生活網絡出品

編輯 | 安安

指尖武漢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號不承擔因以上信息引致的任何損害賠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