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問到"運營商哪家網絡信號好?"時,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國移動。這一口碑的建立,得益於中國移動網絡要做就做精品的理念。

在打造精品網絡理念的指引下,中國移動不僅在2G時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一張2G網絡,讓2G網絡真正做到了覆蓋全國各地;在4G時,中國移動還打造了一張不僅有廣度,而且有深度的精品網絡。

有深度的網絡讓中國移動用戶有着充足的優越感,不僅在城市山村信號滿格,而且在地鐵、場館,甚至是大型演出、賽事等人口密集場景中,在別人刷個朋友圈都刷不動的情況下,中國移動用戶發個小視頻都毫不費勁。

持續大規模資金投入 換來網絡第一

"一分錢,一分貨",網絡建設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真金白銀投下去才能換來網絡覆蓋能力的持續提升。

僅以4G網絡投資爲例,中國移動在2015-2016年投入3927億元進行大規模4G網絡建設,讓4G網絡實現全國性覆蓋。在2017年和2018年投資3594億元(約佔行業總投資的55%)來優化4G網絡,讓中國移動4G網絡不僅擁有超過340萬個基站,成爲全球最大4G網絡,還實現了深度覆蓋,滿足人們在各種場景下的通信需求。

從珠峯,到南海三沙,從萬米高空的飛機,到穿梭地下的地鐵,人們所到之處就有中國移動4G信號。

同時,在獲得固網寬帶牌照後,中國移動有線寬帶業務一直處在"狂奔"的狀態。目前,中國移動光纖到戶覆蓋家庭住戶4.2億戶,覆蓋率由2014年的21%提升至目前的76%,均具備百兆以上接入能力,並正在各地級市開展千兆小區試點。上個月,中國移動成爲中國家庭寬帶市場第一。

毫無疑問,中國移動這樣的重量級選手進入到有線寬帶市場除了讓業務更加完整,有利於自身發展外,其更大的意義是激活了寬帶市場活力,打破了南電信北聯通傳統格局,讓老百姓和企業不僅有了更多的選擇,還大幅減少了資費支出。

目前,中國移動按照要求實行免費提速,50兆家庭寬帶的平均價格降到了每月30元,100兆家庭寬帶平均價格降至每月36元。這無疑讓用戶可以明顯感受到提速降費所帶來的全新體驗,不僅網速更快了,而且資費也更便宜了。

優秀的不只是網絡覆蓋

對於致力於要做精品網絡的中國移動來說,覆蓋好並不是服務的終點,而是起點。中國移動要通過優質的網絡,爲社會創造價值。

例如,這些年來,中國移動一直在促進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數字化生產支撐。中國移動打造的工業互聯網雲平臺,實現超過1.6億臺設備連接; "互聯網+交通"應用,爲4500萬輛機動車、2800萬輛共享單車提供連接服務;推出物聯網開放平臺,接入終端數超5300萬臺,服務開發者超7.2萬人、中小企業超8600家。

同時,中國移動創新推出系列數字化生活服務,推動信息消費升級,如牽頭籌建了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互聯網+醫療"爲1.4億醫患提供服務;"互聯網+教育"爲超9000萬師生及家長提供服務;支撐建設"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與350多個城市開展"互聯網+政務"合作;推出"智慧黨建"雲平臺,服務15省近300萬名黨員。增強數字內容供給能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超過4億用戶提供視頻、音樂、閱讀、動漫等高質量內容業務。

在推進污染防治方面,中國移動持續開展綠色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單位電信業務總量綜合能耗較2015年底下降64%,連續兩年作爲唯一內地企業入選全球權威碳排放組織(CDP)最高評級A級名單。同時,中國移動基於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打造"藍天衛士"信息化應用,爲200多個地市政府提供大氣污染防治信息化支撐,提高了環境監控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成爲電信普遍服務主力

中國移動在打造精品網絡,爲社會創造價值時,還不忘自己國企的責任,大力推進電信普遍服務發展。尤其是在中國移動獲得固網寬帶牌照後,更讓貧困地區的寬帶覆蓋率突飛猛進。

在2004-2015年,中國移動累計投資458億元,開展信息通信網絡"村村通工程"建設,佔3家基礎電信企業建設總量的54%。2016年以來累計投資約80億元建設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民生工程,前三批試點佔基礎電信企業及廣電、社會資本建設總量的32%。目前開展的第四批試點任務主要針對偏遠行政村、邊疆地區、海島4G網絡覆蓋。通過努力,中國移動的4G網絡已覆蓋我國53.3萬個行政村、覆蓋率超96%,有線寬帶覆蓋農村區域1.1億戶家庭住戶、覆蓋率達59%。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還大力推進網絡扶貧。加強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4G網絡覆蓋11.2萬個村、固定寬帶覆蓋5.9萬個村,覆蓋率分別約爲91%和48%。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推出扶貧資費優惠政策,根據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的協議,今年7月起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月可免費領取1G流量或100分鐘主叫通話。自主研發精準扶貧系統,爲11省73萬扶貧幹部、743萬貧困羣衆提供精準扶貧信息化服務,該系統在2018年聯合國信息社會世界峯會上榮獲電子政務類項目最高獎項。

此外,中國移動不僅將網絡帶給這些地區的人民羣衆,還爲他們提供新的創收能力,如在農業生產、流通、電商等領域打造一系列標杆項目和平臺,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農業生產方式更加智能、農村電子商務蓬勃興起、農民信息服務進村入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