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以六堡茶原产地而闻名,茶韵悠悠,却也遮不住贫困的现实。2015年精准识别后,全县共有4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721户36968人,贫困发生率为10.11%。

如何才能拔穷根?答案是:只有坚持党建为引领,产业做支柱,脱贫才有出路。

近年来,苍梧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引领、项目支撑、产业带动、政策保障、精准发力、借势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打造“三区四园两基地”(三个农业示范区、四个产业园、两个种养基地),让贫困户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2016年苍梧县减贫1094户4800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8.7%;2017年减贫2492户11403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6.5%。今年,在产业的大力支持下,该县贫困人口继续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即将实现。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

初冬,走进六堡镇的乡村,茶农正在抢抓晴好时节忙着采摘和晒茶籽,丰收的喜悦荡漾在他们脸上。今年46岁的李枚曾经是六堡镇的一名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因学致贫,生活贫困。他种六堡茶有22年了,以前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用,如今在原生态六堡茶示范区的带动下,效益翻了番,5亩六堡茶年收入3万元以上。

苍梧县六堡镇苍松茶厂负责人蒋朝晖说,以前农户种六堡茶后,拿到街上或路边卖,商贩来收的话价格也低。现在,农户可以将茶直接拿到茶企业加工,销路不愁,收入翻倍。

苍梧县是六堡茶的原产地,当地农民历来有种茶、传统手工制茶的习惯。近年来,该县通过打造原生六堡茶示范区,推行“党支部+公司+扶贫车间+党员+茶农(贫困户)”的运作模式,解决茶叶基地建设小而散,茶农卖茶难、企业收茶难的问题,推动“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六堡茶产业让茶区贫困户平均年增收3000元。”苍梧县六堡镇党委书记张浚铭说。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六堡茶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

苍梧县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优势产业,今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500多万元全面提质原生六堡茶、东安荔园生态种养、仙迹桃花岛核心示范区,通过创建示范区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每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11月20日,在苍梧新县城主干道,工人正铺设人行道透水砖。

该主干道工程分南北线和东西线两条,总长3.9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0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路面主体工程,正在推进绿化、人行道等附属工程收尾工作。梁萍 黎晓婷 摄

做强品牌,

产业园覆盖上万户贫困户

近日,记者走进京南镇太平村的产业园,远远便听到猪叫声此起彼伏。该产业园总投资1500多万,占地160亩,重点发展肉猪、蛋鸭、河鱼、柑橘、优质杉等产业,一、二、三期已投产,年出栏生猪约15000头,每年可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去年,太平村贫困户每户获得猪场分红收益1.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获分红5万元。”太平村合作社负责人于光宝介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方式,即党支部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贫困户以劳动力投入、小额信贷投入、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保底”收购的“太平模式”,已获得成功,为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如今,太平模式已在全县17个贫困村推广,年生产肉猪达5万头以上,带动全县15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沙头镇上垌村的扶贫产业园,就是“太平模式”的成功复制。该产业园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200多亩,重点发展肉猪、肉鸡、黑皮冬瓜、酸梅等产业,目前一期已投产,二期已部分投产,300多户贫困户入股,每年可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这里打工,每个月有工资,年终又有分红,今年肯定能脱贫。”上垌村的贫困户钟祖坚以前主要靠种稻谷有点收入,加之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十分艰难。去年,钟祖坚到产业园务工,平均每月工资2000多元,加之又有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对今年脱贫充满信心。

“我们立足特色产业,以产业园为核心,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获得稳定增收。”苍梧县县长谢善高说。今年以来,该县相继引进龙头企业建设了新县城易地扶贫产业园和温氏一体化养鸡产业园。目前,这两个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底投产,全县共7000多户贫困户入股温氏一体化养鸡产业园,增收有保证,届时将带动上万户贫困户增收。

技术带动,

辐射打造“脱贫基地”

岭脚镇表水村坐落在美丽的西江畔,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在当地党组织的指导下,村里成立了苍梧县人和金瑞联合作社,由散养模式变为合作模式,不仅成本大大降低,利润还逐年提升,如今网箱养殖成为全村的龙头产业,生意遍及广西、广东、湖南等地。

施桂芬是岭脚镇表水村村民,他不仅要供养五个孩子读书,妻子因长期患病也需要花钱买药,家庭开销大,全家的收入靠养鱼。“以前每斤鱼只能卖5元左右,加入合作社后,现在平均每斤鱼可以卖到7元。”施桂芬说,家里现在年收入2万多元,日子不像以前过得紧巴巴了,去年已成功脱贫。

合作社负责人黎金群说,他们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建立人和鱼乐网箱鱼养殖基地,目前拥有近400多个网箱 ,面积12000平方米,每年养的草鱼、青竹鱼等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可辐射带动3000多村民脱贫致富。

而远在100公里外的沙头镇大寨村黑木耳产业示范基地,贫困户梁德壬正在给木耳棒浇水、除草,只见一朵朵雏耳正在茁壮生长,田野里充满着脱贫增收的新希望。“在这里打工每天收入60-100元不等,对脱贫充满信心。”正在劳作的梁德壬说。

大寨村村支书甘传熙介绍,黑木耳产业项目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基地,以“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享受更多红利。目前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内计划种150亩,为种植户增收9000元~20000元,可带动75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依靠特色产业,增强农户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是苍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苍梧县委书记林树锋说。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辑:王子雪

来源:梧州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