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封建社会,对于陵墓的大小,随葬冥器的多少,甚至棺椁的材质、大小,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任何人不得僭越。比如《周礼》中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但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经常会出现越级修建陵墓、使用葬具的情况,例如陕西省西安市考古队曾发掘的一座唐朝大墓,墓主人虽然只是一个三品官员,却越级使用了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石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十年前,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南郊的民用航天产业地基,为了方便运输,要在杜陵塬上修建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人意外挖出了一个大洞,经过查看发现下面是一座大型的砖室墓,于是立刻报告了文物部门。

考古队赶到现场之后,立刻对古墓进行了保护和清理。这座大墓由过洞、天井、墓道、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在最北面的墓室中是一座长宽超过两米的大型石椁。这座石椁形制巨大,共由四块盖板、十块帮板、四块底板、十块立柱构成;制作精美,在四周的石板上都雕刻有精美的花纹。

经过查看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大墓历史上曾经8次被盗,最严重的一次盗墓贼从第三个天井打盗洞,直接进入墓室并且撬开了石椁。椁内的随葬品和墓主尸骨都被盗一空。

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介绍说,根据唐朝的丧葬制度,石椁的使用一般都是皇室成员,在已经发掘的唐朝墓葬中石椁的使用者大部分是太子、皇子、公主等人,还有就是受到皇帝特殊恩典的开国功臣。但此墓出土的墓志铭清楚的记载了墓主人生前只是一位从三品的司农卿,为何他能够使用如此高规格的石椁,至今是个谜。

通过墓志铭考古队员得知,墓主人名叫秦守一,此人先后出任很多地方的长官,但官职都不高,后来被调入长安出任京兆少尹、司农卿,于唐玄宗年间死于洛阳,两年之后迁葬回长安。墓志铭上记载他的曾祖父曾经被朝廷封为南安县开国公,这也许是他能够使用高等级石椁的原因之一。

为了配合其他清理工作,考古队决定首先将石椁整体搬迁到博物馆保存,由于石椁巨大每块石板都重达几顿,考古队只能找来吊车帮忙。他们将石椁上的构件进行编号,然后用吊车吊出墓室后装进卡车运走。

运走石椁之后,考古队继续对墓葬的甬道、天井进行清理,结果在第二个天井下有了重大发现。由于大部分盗墓行为都是直奔墓室而去,所以位于第二个天井下方的一个小壁龛逃过了盗墓贼的毒手,当考古队打开壁龛之后,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里面全是保存完整的唐三彩,装满了整个壁龛。

这些唐三彩有的还直立在泥土中,有的已经倒在了一边,经过最后清点,壁龛中共出土唐三彩82件,包括骆驼、人物、家畜等各种器形。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批唐三彩虽然历经千年,但保存完整,色彩艳丽,造型精美,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经过文物委员会的鉴定,这批唐三彩都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国宝级文物。

参考文献:《西安唐秦守一墓发掘报告》、《旧唐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