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在孩子中間,掀起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風潮。我們希望看到科學家們穿着燕尾服、打着領結走紅毯,像明星一樣閃閃發光,成爲全社會的偶像,這是我們非常願意去做的一件事情。”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

11月18日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現場,80多名全球頂級科學家出席

【一】

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

科大訊飛征集62名“未來小科學家”

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家”

11月17日至1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F2科學峯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

未來科學大獎,又稱“中國版的諾貝爾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正式設立,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羣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下設生命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該獎項評委包括普林斯頓大講席教授和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李飛飛、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發明研究院院士鮑哲南、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等21位學界業界領域全球頂級科學家,包括馮侖、楊元慶、徐小平、沈向洋、沈南鵬、丁健、吳鷹、虞鋒、鄧鋒、李彥宏、馬化騰等個人理事和科大訊飛、畢馬威等機構理事。

2018未來科學大獎中,“生命科學獎”由李家洋、袁隆平、張啓發獲得,“物質科學獎”由馬大爲、馮小明、周其林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林本堅獲得。

本次活動期間,科大訊飛征集了62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少年學生,在17日的“青少年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論壇上,與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科學家直接對話交流。

【二】

“讓所有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

科大訊飛從2017年加入未來論壇

“怎麼讓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核心就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關鍵是青少年的成長和對科學的興趣和關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在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活動上的致辭,很好地闡釋了科大訊飛成爲未來論壇機構理事的初心。

19年前,劉慶峯和他的夥伴們還是在校大學生時就心懷“中文語音技術要由中國人做到全世界最好”的科技強國夢,當訊飛有能力幫助其他人的時候,“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所有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相信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基於科學和創新的世界”,正如劉慶峯所言,取得成就無外乎12字真言:源於熱愛,心無旁鶩,長期堅守。

今年9月以來,科大訊飛向全國徵集參加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的優秀學子。通過層層篩選,最終有62名孩子入圍,從小學到大學,從北京到臺灣,前來參加這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禮和科學峯會,爲孩子們創造與頂級科學家直接“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一直以來,科大訊飛深耕教育領域,秉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夢想”的核心理念,系列智慧教育產品已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13000多所學校、8000多萬師生中被廣泛使用。

爲什麼對參加這次活動這麼感興趣?來自深圳中學的高一學生曾慶蘊直言,這次來參加論壇就是爲了追星!“因爲科學家是最耀眼的明星呀!”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在“青少年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論壇上致辭

活動期間,杜蘭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願孩子們追星就追科學家。她說,這也需要藉助媒體的力量講好科學家的故事,讓科學家成爲全社會的偶像。

【三】

未來小科學家們關心成長之路

李家洋認爲武俠和科學家的執着精神殊途同歸

杜蘭願孩子們追星就追科學家

問:深圳中學高一學生曾慶蘊

“您曾說過,每一個科學家都是一個武俠迷,如果做科研和練功夫是一樣的,您最喜歡的武俠人物是誰?”

答:2018“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李家洋

“喜歡武俠小說主要是喜歡意境和哲學,最喜歡的三個人物分別是郭靖、楊過和令狐沖。科學研究的過程跟武俠練功者相類似,研究到某個階段可能困惑到不行,似乎到了關鍵時候就是走不通了,但是咬牙堅持一下,突然一通百通,立馬上了一個層次。好多科學家是個武俠迷,在某種意義上,它可以是某一種精神,那種執着的精神,做科學的人跟練功夫的人是相同的,沒有那種執着的精神是做不到的。郭靖不是那種最聰明的人,但他有決心、鍥而不捨,而且他心地善良,願意爲他人着想,願意爲國家排憂解難,哪怕自己受到損失也在所不惜,我覺得這種精神所有人都應該有。”

中科院院士、2018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李家洋向小科學家頒發證書

問:天津市第二十中學的高二學生鄒先予

“爲何中國科學家難獲諾貝爾獎?”

答: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

“諾貝爾獎是對過去二三十年科技發展成果,經過時間檢驗後的一個評定,所以存在時間差。像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早在1971年就發現了,但直到2015年才獲得諾貝爾獎。假以時日中國有望摘得更多諾貝爾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會推動更多像科大訊飛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加入這個進程,倡導社會重視科學、重視教育的社會風尚。許多科學家研究的是高精尖的問題,不爲普通人所知,但他們私下生活非常幽默,而且多才多藝,外界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願孩子們追星就追科學家。多年以後,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回憶起來,當年參加了這麼一個會,聽了一位教授講了一些分享,燃起自己對科學的嚮往,幫助他在某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對科大訊飛來說,這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科大訊飛科學家與海峽兩岸小科學家對話

科大訊飛征集的62名“小小科學家”正在專注傾聽獲獎者發言

問:北京昌平一中高二學生倫玉章

“人工智能如何預防考試作弊?”

答:科大訊飛AI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

“對此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對學生個人能力、學習素養等會有更綜合的評價,可避免一考定終身的問題。再比如語文、英語、作文等,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可以實現自動批改,還可以指出抄襲、空白、相似等問題。”

科大訊飛AI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在回答孩子們的問題

【四】

科大訊飛新科技讓小科學家腦洞大開

“訊飛聽見”變身聾啞人士學習神器

這幫充滿活力的青少年們,對會議現場實時輸出速記文字、能即時進行中英文翻譯功能的“訊飛聽見”系統表示現出濃厚興趣。

“訊飛聽見”系統擔當“青少年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論壇翻譯

【自動翻譯外國視頻字幕】“訊飛聽見可不可以對國外視頻進行字幕翻譯?現在的國外科普視頻,由於包含專有名詞或術語較多,國內很少有人願意去爲視頻添加字幕,很影響學習過程。”來自北京第十二中學的高二學生何銘洋如此暢想“訊飛聽見”的使用場景。

【變身老師教學助手】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與技術學系的臺灣大一學生周恩賢認爲,可以將“訊飛聽見”加上電子教具,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周恩賢說,以前,在他就讀的學校裏,每個教室都安裝了”電子白板”,即老師可以直接將白板連接電腦,使用課件進行教學。未來如果能搭配“訊飛聽見”,不僅可以減少老師準備課件的時間,也可以及時將老師上課所述重點都記錄下來。“因爲很多時候,重點往往不只是老師的教案或板書,而是老師口述的幾句話或關鍵字詞,而這些常常被同學所忽略。”周恩賢說。

【助力聾啞人士學習】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初二學生張昊陽首先想到的是,“訊飛聽見”對一些特殊人羣來說是一大法寶,“例如對聾啞人,或者是聽力有缺陷的人來說,‘訊飛聽見’可以幫助他們將老師的話或者他人的話,轉化爲文字,這無疑圓了他們的學習夢。”

附:【小檔案】

歷年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

2018年獲獎者——

“生命科學獎”(從左至右):

李家洋,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分子遺傳學家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張啓發,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物質科學獎”(從左至右):

馬大爲,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馮小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周其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林本堅,“浸潤式微影之父”、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清大-臺積電聯合研發中心主任

2017年獲獎者——

“生命科學獎”:

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現西湖大學校長

“物質科學獎”:

潘建偉,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許晨陽,代數幾何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2016年獲獎者——

“生命科學獎”:

盧煜明,“無創產前檢查之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物質科學獎”:

薛其坤,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