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是河北赵县人,清朝雍正年间曾在四川昭化县做县令。《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载: “孟昭,直隶赵州人,年36岁由附学生(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中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顺天乡试癸卯科第八十八名举人。于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巡抚学政会同验看,咨送到部候选知县……”。

查阅清光绪《赵州志》也有关于孟昭的记述:“孟昭,字含彩,雍正癸卯科举人。性姿磊落,胆量过人。游柏乡相国魏文毅之门,文毅器重之。以学问,事功相勉励。……”魏文毅即魏裔介,史称乌头宰相。孟昭能受到这样一位宰相的器重和赏识,并得到其勉励,可见他出众的才华和人品。

孟昭在昭化在任七年,勤政为民。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昭化县老百姓民赞颂孟昭在任期间,修文庙、书院、劝耕、劝蚕桑,除陋俗、修塘坊、丈地、纳税、省刑罚、薄税赋、减役差、修道路、秉公断案。

孟氏家族的墓地在河北赵县西章铺村,俗称孟家坟。孟家坟,也曾在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中出现过。这是一段令人惊秫的描写:主人公向喜经常挑着担子到石桥镇赶集卖豆腐脑,这天,他挑着豆腐脑担子往回走,来到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上,这里原是邻村一户官宦人家的风水坟茔,茔道上还矗立着石象生,笨花人管这里叫“石人石马”。当地人为借这里风水,胡乱埋些亡灵,这“石人石马”便成了一处乱坟岗。

村人多忌讳在此停留,向喜每过此地总要放下担子歇息片刻……日落西山时分,一位老者忽然自乱坟岗里朝他走来。老者鹤发童颜,两眼有神,拱手施礼问向喜,罐里可还有吃食?向喜对突然出现的老者有几分奇怪,看老者的衣着也不似常人,显得整洁飘逸。向喜的豆腐脑罐子里还剩下个底儿,给老者盛了一碗,老者吃得还真细致。边吃边与向喜攀谈,没留意,又有一些人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且都声称要吃向喜的豆腐脑。

人群中妇孺男女均有,向喜在沙罐里左刮右刮,把作料用尽,逐一为来人调理吃食。众人捧起碗吃起来,也顾不得碗里缺油少盐。这时,老者站起来向食客们发话,乡亲们吃是自管吃,可必得按市价付钱给少掌柜,不许蒙骗、糊弄,有赖账者回去问事。老者说完率先从身上摸出几文大钱,咣啷啷扔进向喜的钱柜。众人也仿效老者将一文文大钱小钱扔进向喜的钱柜,追随老者消失在夜幕里。向喜回家,家人打开钱柜盘点向喜一天的流水,发现钱柜里除了一枚枚铜钱,还有一摞纸钱,就是活人为死人送葬时烧的纸钱。

我突发奇想,想去一趟孟家坟,或许能发现些与孟昭有关的物件。我约上喜爱文史研究的赵振和先生来的西章铺村。

昔日的孟家坟就在孙存高老人家的麦田里。从这块麦田正西方向是大石桥村,东望可见停住头村(铁凝笔下的笨花村)。孟家坟遗址正好在两个村中间,是《笨花》中向喜卖豆腐脑的必经之地。据孙存高老人回忆,他小时候,孟家坟还在,沿神道北行是一座石牌坊。牌坊两侧有上马石和下马石,过了牌坊,神道两侧有石人、石马、石供桌和龟趺座。

再往前就是孟家坟的两座大祖坟,那两个大土疙瘩有半房来高,传说孟家坟风水好,从神道南望,一直到黄河都没有任何遮挡,十分通畅豁亮。1958年平坟时,土疙瘩平掉了,破四旧时,墓地里的石头物件全被民兵推倒烧了石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