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班用機槍一般編制爲兩個人,以95式班用機槍爲例,正射手扛機槍並負責摟火,除了槍上裝好的那隻彈鼓,身上還揹着1只彈鼓。

而副手,則攜帶量2只彈鼓,以每隻彈鼓75發子彈計,95式班用機槍小組共攜彈300發,攜彈量比95式自動步槍手的5只30發彈匣共150發子彈高出一倍。

但實際上,由於彈鼓相當彆扭,死沉且佔地方,無意義的空間多,結構比較複雜,部隊在使用時,都採用30發步槍彈匣,而不願使用75發彈鼓,95式班用機槍裝上75發彈鼓,感覺整把槍都似偏斜了。

以由於95式班用機槍就是重槍管型自動步槍,質量3.95公斤,分量與自動步槍相差無幾,彈匣和95式步槍通用,部隊的95式班用機槍事實上是一個人在操控,不再按死規定配2人,也沒有必要非得配2人。

美軍M-249班用機槍,採用200發彈鏈供彈時,全槍重10公斤,都採用1人射擊,並無副手協助。

因此,75發彈鼓供彈,不足5公斤的95式班用機槍,非得配一正一副2名射手,是不是太嬌情了點。

按規定,95式班用機槍的副手,也攜帶一支95式自動步槍,戰時用於自衛和進攻,不象二戰時期的輕機槍副手,只負責給彈匣壓彈和給主射手提供裝上彈的彈匣,而自身並沒有配槍,並隨時準備輕機槍手犧牲後能頂上去。

經過部隊二十餘年的使用,95式班用機槍缺點漸漸的暴露出來了,彈鼓結構比較複雜,連續射擊性能差,槍架支撐力不足,火力壓制能力有限,有效射程比較近,所以即將被裝有專門瞄準鏡以及加長的重型槍管且注重射程和精度的新型班用機槍所取代。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