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石首的老鄉們,中山路的“變身”你們發現沒?

石首人熟悉的這條臭水溝

如今“面貌”煥然一新!

大家再也不用“躲路走”啦~

●●●●

從臭水溝到風光帶

廖家淵的完美蛻變!

廖家淵

      廖家淵位於我市中山路以東,繡林小學以北,原機電公司以南,過去主要收納周邊居民生活污水及雨水。2017年,爲全面治理我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改善人居環境,市政府將其納入黑臭水體治理範圍。

提起廖家淵,石首人大多記憶猶新。多年來,由於周邊居民傾倒垃圾及填湖建房,導致廖家淵逐年被蠶食,湖面越來越小,污染越來越嚴重,當地居民將廖家淵戲稱爲“露天化糞池”。2017年,爲全面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其開展整治,建設廖家淵公園。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廖家淵完成了從臭水溝到風光帶的完美蛻變,水體變得清澈見底,岸邊已聞不到河水的臭味,岸邊草坪已成型,還能在湖面看到野鴨等動物在戲水。今年75歲的楊奶奶在附近生活了五十多年,他對廖家淵的蛻變深有體會。

附近居民 楊奶奶:

“原來跟這裏取得名字叫做“露天化糞池”,現在別的不說,這個水比以前乾淨多了。那兩根樹那裏就是我的家,我屋前面有一排人家,擋住了部分臭氣,但一起風還是會很臭,現在就沒有臭氣了,露天化糞池的現狀改變了。”

據瞭解,廖家淵黑臭水體整治項目佔地23276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14485平方米,綠化面積1898平方米。項目建設主要包括黑臭水體抽排、底泥清淤、截污管網、綠化、道路、公廁、路燈等建設。雖然現在廖家淵公園未整體建成移交,但每天在園內進行休閒散步健身的人可不少,以前的臭水溝搖身變成了市民們強身健體和休閒遊樂的生態長廊。

附近居民A:

“政府對廖家淵進行綜合整治之後,對我們附近的居民有很大的好處,像我以前一般在陳家湖進行健身鍛鍊,現在廖家淵建好以後,對我們也方便些了,也近一些了,所以說現在我基本就在這邊健身鍛鍊,多了個休閒健身鍛鍊的好位置。”

附近居民B:

“周圍的環境改善了啦,老年人有個活動的場所,原來走在這裏很大的臭味,捂着鼻子走的,現在空氣也好、環境也好。”

目前,廖家淵正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之中,現已完成水體抽排、底泥清淤、公廁、截污管網、道路建設等,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正在進行煞尾工作,計劃今年11月底建成並向市民正式開放。

解決羣衆關切

新建街升級改造進展順利

位於科技館下坡的新建街,連接着中山街和解放大道,由於年久失修,路面坑窪不平。隨着石首市路網規劃的完成,目前,新建街也開始了升級改造。

陳大爺在新建街附近居住了二十多年,據陳大爺介紹,他搬到這裏住時,這條街就是坑坑窪窪,每次出行都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陳大爺:

“一下雨,這條路就和溝一樣,蠻多水,人簡直不好走,車就像划船一樣。”

像陳大爺一樣,附近居民都盼着這條路能早日進行維修。爲了解決羣衆訴求,上個月開始,我市對新建街開始了升級改造。修路期間,雖然居民家裏都斷了水,但是居民們都表示理解,也都盼望着路能早日修好!

陳大爺:

“上廁所要跑蠻遠,蠻不方便。修路對人人都好,人人都歡迎,有一點困難我們都要克服。”

楊大媽:

“儘量快一點,因爲走路不方便,特別是我們上了年紀的,怕摔跤,再就是這個路燈,路燈不搞好安全隱患很大,前幾天一個小孩在這裏摔倒,要晚上看得到照明。”

據悉,新建街按照城市支路設計,設計速度爲每小時20千米,道路紅線寬度12至15米,目前工程進展順利。

工程現場技術總負責人  張建華:

“我們今年的計劃是把路修通,把自來水、污水雨水暢通,明年再進行鋪裝和刷黑,把人行道的樹木栽植到位。現在我們的雨污基本上安裝了一半,自來水安裝快結束了,完成了百分之九十。”

來源:石首廣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