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思南:40年,七旬老人看“乡村嬗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大幕就此拉开。转眼间改革开放已40年,在这40年间,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思南县孙家坝镇迎春村带来了哪些变化?今天的“潮起乌江·思南40载”让我们一起走进孙家坝镇迎春村赵安全老人,从他的经历讲述中一起看看40十年“乡村之变”……

赵安全今年76岁是土生土长的迎春人,年过七旬,虽然身形有些佝偻,但老人的精神状态仍然很好。今年他家进行了危房改造如今一家人已经住进了崭新的新房,在宽敞的客厅里老人与记者拉起了家常。

房子以前在那边是个偏偏那时家里穷,就简单用毛砖砌起来的外头下雨,屋头跟着下雨,满地摆些罐罐,连铺上睡的都难得有一块完整的地方是干的,现在不一样了,到处宽宽敞敞的住起比以前安逸太多了再不用淋雨比什么都好……”谈起家头居住环境的变化,老人很是满足。

赵安全老人告诉记者,像他老房子一样的房子以前在村里还有很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40年间大家的住房条件都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以前农村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哪敢奢望建大平房、开小车,现在呢,几层楼的小洋房在农村太普遍了,更有甚者修了几百平米的小别墅和山庄,那才叫一个阔气嘞……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农村面貌改变的不仅仅是住房条件,和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其他设施条件也在悄然变化着

以前我们从家里去孙家坝镇上赶集都是穿水草鞋走路到街上,几乎都是走泥巴路,水泥路是很少的,晴天灰,雨天泥,去趟集市回来满身是灰,满脚是泥,有时连背上头发上沾些泥巴,现在条条硬化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摩托车、小车、货车进村都不是问题,三轮车运点肥料、收点庄稼什么的方便得很,直接开到田坎边,节省好多人力唷,可以啊!

老人还告诉我们,从前他们煮饭洗衣服喂猪喂牛的生产生活用水都要到几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一个来回要四十分钟,用水还得节约,而现在一根根水管通到家里,自来水安到室内和房前屋后,水龙头一拧便可直接取用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生病在村卫生室就可看病就医,时不时就有家庭医生上门量血压、做基本检查,还教给大家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偶尔还能领到米和油这些补助,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多的是对党和国家的感激

如今,迎春村近10公里的组组通和入户便道将村里的家家户户连接在一起, “下雨不湿鞋,出门不沾泥”从向往变成了现实,跟着村里的基础设施一起变化的还有村里的产业。

迎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发展上迎春村共发展种植脆红李、葡萄等精品水果500余亩,莲藕基地100亩,采取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产业发展已经覆盖了全村所有贫困户。

迎春村属于一类贫困村,目前全村共有86户358人未脱贫,计划2018年脱贫出列,依托国家各级扶贫政策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历史机遇,该村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现如今该村已经有了发展目标,正向着乡村振兴全力迈进。

目前我们迎春村春可观花、夏可摘果、秋可望景、冬可赏雪的构想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迎春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赵强介绍时说道。”(孙磊 张庆慧 陈时安 梁祖江 邓超

来源:明珠思南

执行主编:韩 康

值班编辑:张人文

编  辑:刘 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