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猕猴桃白粉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上产生针头小点、以后逐步扩大,在叶正面产生不规则黄绿色病斑,背面则表现为淡黄色至黄色褪绿斑块。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明显,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病斑。在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的粉霉状物,受害叶片卷曲、干枯、易脱落。

二、猕猴桃白粉病发病规律

白粉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或潜伏的芽鳞间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温度在25℃以上时,飞落到寄主感病点的分生孢子即萌发直接侵入。温度在29℃~30℃时发病很快,适温少雨或闷热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9月份达发病高峰。此外,过密栽植、氮肥施用过多、枝叶幼嫩徒长和通风透光不良皆有利于病菌的滋生。

三、猕猴桃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冬季修剪,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防止偏施氮肥,提高树体抵抗能力。

2、夏季及时摘心绑蔓,使枝条在架面上分布均匀,保持通风透光良好。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及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