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獼猴桃白粉病症狀

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初在葉面上產生針頭小點、以後逐步擴大,在葉正面產生不規則黃綠色病斑,背面則表現爲淡黃色至黃色褪綠斑塊。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界不明顯,多個病斑可連接成大病斑。在葉背面病斑上產生一層白色的粉黴狀物,受害葉片捲曲、乾枯、易脫落。

二、獼猴桃白粉病發病規律

白粉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在被害組織或潛伏的芽鱗間越冬,在適宜條件下產生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溫度在25℃以上時,飛落到寄主感病點的分生孢子即萌發直接侵入。溫度在29℃~30℃時發病很快,適溫少雨或悶熱天氣有利於病害的發生。一般7月上中旬開始發病,7月下旬至9月份達發病高峯。此外,過密栽植、氮肥施用過多、枝葉幼嫩徒長和通風透光不良皆有利於病菌的滋生。

三、獼猴桃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結合冬季修剪,清掃落葉,集中燒燬,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料,防止偏施氮肥,提高樹體抵抗能力。

2、夏季及時摘心綁蔓,使枝條在架面上分佈均勻,保持通風透光良好。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以及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2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