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果盤子

如今琳琅滿目,瓜果飄香

任何時節

我們都能邂逅舌尖上的甜蜜

目前

中國的水果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中國人的日均水果佔有量

也早已突破一斤

這是中國人創造的“水果奇蹟”

也是中國水果的“甜蜜逆襲”

話不多說

出發,喫水果

↓↓↓

柑橘“超長待機”

背後是科學家的滿滿“橙意”

柑橘

是中國人水果盤裏

最常見的水果之一

爲了讓人們

一年四季都能喫上柑橘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人稱“柑橘院士”的鄧秀新

帶領團隊幾十年如一日

投身這份“甜蜜的事業”

爲了延長柑橘的掛果期

鄧秀新和團隊

跑遍全國各地的橘園

利用不同氣候特點

種上不同熟期的柑橘

形成一條從湖北秭歸到

重慶萬州的600公里晚熟柑橘帶

此外

鄧秀新和團隊

在屈原故里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

發現了一個柑橘的新品種

——棕橙

它最大的優勢是

成熟期比普通甜橙

延遲了兩個月左右

如今在中國

柑橘掛果的時間

由原來的4個多月延長到11個月

這樣

人們在各個季節都能一飽口福

果農們也能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十年來

在科技與政策的指導下

新鮮水果全年供應

成爲中國人餐桌上的現實

獼猴桃“野蠻生長”

育種人育得滿園果飄香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雖然是野生獼猴桃的原產國

但獼猴桃的人工種植品種

卻是由新西蘭率先選育成功的

一種被叫做“奇異果”的

新西蘭獼猴桃

多年來一直壟斷着

中國的獼猴桃市場

中國的果樹專家以第二次

全國農作物資源普查和收集行動爲契機

開始從野生獼猴桃中篩選優良種質

從本土種質資源中選育良種

不僅關乎中國人的水果盤

更關乎

中國在世界種業競爭中的主動權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副研究員李作洲和團隊

爲了尋找野生獼猴桃的種質資源

在三峽兩岸的深山中

翻山越嶺……

功夫不負有心人

幾個小時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隨後,李作洲

將野生獼猴桃的新鮮樣本

第一時間送往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

截至2022年8月

中國共設立了

24個國家級瓜果類種質資源圃

十年來

科研人員利用這些種質資源

自主選育了上百個水果新品種

曾經只藏於山林深處的野果

經過育種專家的優化和改良

變得更加美味適口

冷鏈設施建設

讓田間風味“直達”舌尖味蕾

一到荔枝

廣東省茂名市的空氣中

彷彿都散發着荔枝的清甜

這裏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

荔枝產量約佔全球的五分之一

新鮮的荔枝較難保存

從前外地食客

若想喫到這口美味

難度可不小

如今

這裏在田間建立起小冷庫

果農們可以在採摘荔枝後

直接完成分揀、包裝

預冷、冷藏等全過程

隨後,這些新鮮荔枝

便可直接運往全國30多個省份

荔枝長途運輸與保鮮的難題迎刃而解

爲了讓冷鏈設施建設

聚焦“產地”、深入“田間”

“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

“探索發展共享式‘田頭小站’等移動冷庫”

被先後寫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

和《“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冷鏈設施

正在爲時令鮮果

跨區貯運提質助力

冷鏈設施建設

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的支持

綠色通道政策等多項舉措

讓水果在中國

實現東西相會,南北互通

水果

正爲中國人改善着飲食結構

提供着更加均衡的膳食營養

從一果難求

到成爲世界最大果園

善於拓荒和創新的中國人

把一個個小水果做成了大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