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果夕日,一位在日本红成现象的新世代神秘诗人。她用手机写作、在推特发表,却赢得各项权威大奖,她的诗作同时获得了谷川俊太郎池松壮亮、二阶堂富美、吉冈里帆等一众明星的盛赞,诗歌出现在书店、商场、商品包装上,又被改编成电影,像风暴一样席卷日本。

最果的走红,源于她对当下都市年轻人的敏锐观察和精确表达。她的创作重视读者的反应,她认为诗歌是公共实验,帮助当代陷入“饶舌”困境(不断发送信息却无法表达真心)的年轻人发现自身的可爱。她坚持不露脸,因为觉得理解诗歌无关作者……

上述最果的创作观,来自《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中文版责编廖廖整理翻译的独家最果Q&A,这篇访谈为我们理解最果,提供了绝佳通道

二阶堂富美(左),最果夕日(右)

Q1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因为什么契机开始写诗?

最开始并没有写诗,也不读诗,充其量就读过学校教科书里选摘的谷川俊太郎、中原中也的诗。当然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去写诗。后来,我喜欢在博客上随意写点东西,那时也没有觉得自己写的是诗,但好多读者评论我的文字“很有诗的感觉”。我自己懵懵懂懂的,一边琢磨着“诗到底是什么呢?”一边开始试着创作,并在一些杂志上投稿。

最果夕日(右)

在阅读了一些现代诗杂志,以及读了吉增刚造、伊藤比吕美、北园克卫的诗集后,内心非常震惊,虽然还是不懂什么是诗,但就是觉得诗很酷、很厉害,怎么形容好呢,对!就像有生以来第一次听摇滚乐的那种感觉,虽然不知道哪里好,但就是莫名被吸引。

Q2 那么,诗对于你来说是怎样的存在?你希望读者如何来读你的诗?

我认为“诗,读不懂”挺好的,“虽然读不懂,但就是觉得喜欢”是我理解的诗的理想状态。我自己呢,并没有特别想要写的主题,只是维持书写的状态。我并不希望读者从我的诗句里获得什么信息,只是希望他们读到我写的句子,“啊,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语句”,只要他们能有这种感觉就好了。我的诗永远是未完的,只有遇到读者,当有人读它,它才完成。

二阶堂富美(左),最果夕日(右)

Q3 你平时生活中在哪些瞬间会浮现诗句灵感呢?

不开始写就浮现不出任何灵感。想到第一行,紧接着第二行、第三行就会自己蹦出来。比起灵感,倒不如说是语句先从脑袋里蹦出来,然后诗就跟着出来了。最开始的一行不出来,就什么也进行不下去。

想不到第一行的情况也很多,在人多的地方、能听到各种各样不同声音的场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创作,所以我经常去人多的咖啡馆。像在涩谷,大街上满是往来的人流与信息,我就能很轻松地写诗。安静的地方反而让我紧张。外部声音嘈杂时,我身在旋涡之中,思绪反倒变得清晰。在太安静的地方脑袋里想着要集中精神创作喽,反而会无法集中。

最果的诗

Q4 你的诗篇中,常常出现“死”呀“我爱你”呀这样直白的话语,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

不使用直白的语句,往往不能直抵人心。“书面语”容易在文本与读者之间建起无法穿越的墙壁,显得特别有距离。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打动读者,所以尽量避免有距离感的词汇,而是用日常生活中、会话中实际会说的词汇来写。

我们平常说惯的一些话,其实也在渐渐失去它们原本的意思。比如说,网络上动不动就有人写“想死”,“死”字被用得非常轻。“爱”呀“死”呀,都变成了廉价的字眼,变成了用其他词汇无法形容人们内心复杂情感时的最简便的出口。这时,其实这些词汇反而也就变得无比自由。

Q5 你的作品中为何经常出现“东京”?为何关注“十几岁的人群”?

诗里出现东京,最大的一个理由是大家都知道。读者们生活在各地,他们居住的地方、生活的场所,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大家一定都知道东京。我希望读我的诗的人,能感到是在写他们自己,我写的东西与他们切实相关,所以不想使用那些大多数人没有概念的地名。

我关注“十几岁的少年少女”,是因为那个年纪的人,还不能完全客观地审视自身,又不满足于仅凭感情行动的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说些什么,脱口而出的话语脱离自身甚至违背自己内心原本的情感,他们因此焦躁不安。这种状态,我觉得与“诗”非常相近,所以我喜欢写他们。

东京

Q6 你的作品让人感到一种怒吼的力量,有鲜活喷张的生命力。是源自你自身的经历吗?

正因为是创作,所以我才写得自由自在。我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烦恼呀忧愁呀什么的。看到周围那些忧郁的少年,我只是单纯地觉得他们很厉害,觉得他们灿烂耀眼。当然他们是很辛苦的,但我觉得他们非常美丽,散发出“活着”的生命力,让我憧憬向往。

Q7 你说“想写镜头一样的诗”,原因是什么?

对我而言,“语言”并不是我自己的东西,而是属于大家的。我并不喜欢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是首先考虑“别人读了我的句子会怎么想呢”,这才是我写东西的乐趣所在。我写的东西会在读到的人身体里自行消化,我一直这么认为。所以才想写镜头一样的诗,比起由我自己书写的孤单文字,我更希望看到与他人共同造就的一部“完成品”。我希望自己的诗,能成为一个人发现自身可爱之处的微小契机。

最果夕日

Q8 你频繁活跃于互联网,但为什么不愿意露面呢?

我真的不喜欢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作为理解“作品”“作者”的线索。说实话,作者简介什么的一直很碍眼。比如,太宰治自杀了,跟他殉情的女人是谁……这些八卦,我真的不想知道,只想单纯地读作品。(这虽然是我的个人习惯。)作者照片什么的,完全没有必要。我不想知道中原中也的眼神如何清澈,只想读他的诗。所以,我希望读者能关注诗本身吧。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电影海报

Q9 诗集改编的同名电影,您感受如何?电影宣传语“在不变成透明就无法呼吸的都市,我找到了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被震撼到,“啊,好厉害!”男生慎二(池松壮亮 饰)话非常多,语速飞快。我觉得非常好。当今这个社会生存的苦痛与艰难,比起沉默更接近饶舌。网络上充斥着漫天信息,人们快速地发送语言,不停倾吐,却没有一个字能抓住自己的内心,就是这种痛苦。被痛苦淹没无法呼吸的人们,并不是沉默,而是不停地说话快速输出。我觉得慎二这个人物就是如此。

我看完电影后,工作人员把宣传语给我看,当时已经有了“我找到了你”,我提议加了前半句“在不变成透明就无法呼吸的都市”。我觉得东京这个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乱七八糟,让人觉得自我很渺小,无法为这个城市增添任何新的东西。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电影剧照

东京太挤了,挤到已经没有任何空隙能让我来涂上自己的颜色。所以我写下了“在不变成透明就无法呼吸的都市”,变成透明一切就简单了,丢掉自己的语言丢掉自己的情绪,只是随波逐流的话,不管这个城市多么光怪陆离也可以泰然自若。

但是,电影里的主人公却做不到。他们无法丢弃自己的心情。所以,慎二饶舌,美香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故意口出恶言。但是,他们却找到了彼此。我希望像慎二、像美香那样的人们,能看到这部电影就好了。

诗歌选摘

雕刻刀的诗

即使见不到你,你总归会在某处,就足够了。

大家,都为此心安。

犹如水,犹如春天,你的眼瞳,总在某处。

即使不见,也在某处,

呼吸,为了希望与爱,心脏鼓动,

不会死去,睡眠,时而起身,做做表情,

看电视,一动不动地,或坐或站,

你在哭泣,还是绝望,这些事情,与他们无关,

你在某处,

心脏鼓动,

仅此而已,大家,都会心安:好像过得不错呢。

你还好吗?还活着吗?

他们的温柔话语,雕刻出你孤独的形状。

首都高速公路的诗

假如有人能爱你最差劲的那一部分,

这人,就会成为你的饲主。

人的感性,会轻易消亡,轻易成为谁的宠物,

会相信爱这个词语,迎来微不足道的死。

出租车窗,今天,也像扑克牌一样,截取着街景。

故乡的夜景一粒粒,自我的皮肤脱落而去。

拓展阅读

手机写诗,推特发表,这位年轻诗人在日本掀起风暴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日]最果夕日著

匡匡 译

震惊日本文坛、演艺圈的神秘诗人,

日本现象级畅销诗集登陆!

《编舟记》导演石井裕也操刀同名电影,

获《电影旬报》2017年年度十佳第一名。

最果夕日——做你自己,暴击孤独。

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绝赞;

池松壮亮、二阶堂富美、吉冈里帆等当红演员力推。

设为星标,更快找到文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