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投資圈“春晚”——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向一衆投資人投下一枚炸彈:“比特幣不會產出價值,它的升值只是老鼠藥的平方!”外界輿論一片譁然,各家媒體紛紛打出響亮的標題:“巴菲特跟討厭黃金一樣討厭比特幣”、“巴菲特認爲虛擬貨幣是一場賭博”...... 而藍鯨淘CEO吳少瓏卻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吳少瓏認爲比特幣確實沒有內在的價值支撐,但加密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卻是人類突破性的成就,如果把其代表的通證經濟和互聯網新零售結合,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究竟是巴菲特這個傳統投資大佬的思維迂腐陳舊,還是通證經濟先驅吳少瓏太過理想主義?我們試着來探究下答案! 作爲從零開始的創業者,29歲的吳少瓏和88歲的巴菲特身上有很多相似,比如——兩人從小就有強烈的賺錢慾望! 巴菲特小時候,每週只有5美分零花錢,7歲的他爲得到更多的零花錢,曾偷偷從圖書館裏帶出一本叫《賺一千美元的一千種方法》的書來鑽研各種賺錢方法。這個理性的投資大亨,甚至在12歲時對着妹妹發毒誓:“如果30歲之前成不了百萬富翁,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樓上跳下去。”不同於巴菲特按圖索駿,吳少瓏的“一千種方法”是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中一點一點習得的。出生在創業天堂——義烏,吳少瓏的爺爺和父母是典型的生意人,從記事起,家庭飯桌上聊天的核心基本都在“如何賺錢上”!大學後,吳少瓏正式開啓人生第一次“創業”實踐!在大多數人還在懵懂互聯網到底爲何物時,吳少瓏靈敏地捕捉到背後的“利潤”之光,並果斷抓住了這次機遇,從建百度網頁到踏上電子商務的征程,20歲那年,吳少瓏成爲了學校裏的千萬富翁! 從性格和行爲方式上來看,吳少瓏和巴菲特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個體! 生活中的巴菲特將處女座的“龜毛”演繹到極致:開車去辦公室,路程54 年固定不變;每天早晨固定喫一份芝士豬柳蛋堡;對科技、藝術這些不確定的東西全然不懂,也不投以絲毫的關注!而“眼裏閃耀着熱忱”、“對現狀永不滿足”、“飢渴的求知心態”.......是身邊人對吳少瓏最多的評價!吳少瓏的“飢渴”表現在他對新興事物持續的熱情和探索上,在他看來:新模式、新技術可以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創新步伐是決定競爭力的根本因素。但這份好奇心並不只是被圈禁在世俗慾望上,他對物理、太空和宇宙有着狂熱的癡迷!追尋天體運行的軌跡,打破現實世界的桎梏,尋求突破的原因,吳少瓏像孩子一樣站在小小一隅不斷地追問未知,發現、驗證、打破、追問、再發現的過程,本身於他就是一種獎勵! 大相徑庭的性格造就兩人投資思維的差別。 巴菲特有一個著名的“護城河”理論:只有擁有寬廣、可持續“護城河”的公司才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護城河指一個企業在防禦競爭對手進攻時的可持續性競爭優勢,說得簡單一點兒就是你的企業有些很特別的東西,別人很難拿走,於是這個界域內的錢就都讓你掙了。而吳少瓏則認爲:在互聯網大潮中,護城河定律根本就不適應!“互聯網演進的速度越來越快,你完全沒有時間去驗證‘護城河’的存在,而且在人類能上天的時代,沒有任何壁壘堅不可摧,就像雅虎曾靠搜索業務制霸全球,然而短時間內就被技術更牛的谷歌超越” 兩人雖是殊途卻又有“同歸”之處! 巴菲特只投資“生產性資產”,即資產本身除了具有長期升值空間,還能持續產出其它資產價值。而吳少瓏將自己創立的新型社交電商平臺藍鯨淘,與全球領先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錢包——海豚付進行了戰略合作! 平臺會員不僅可以享受零風險創業、資產本身產出的價值,還可享受平臺額外收益、平臺融資、上市所帶來的財富膨脹!究竟誰手上拿着打開未來世界的鑰匙?只能是時間給我們答案!但不可忽視的是,十幾年前馬雲在建立阿里巴巴帝國前也曾被人看做“瘋子”。每個“創世夢”的實現,不僅需要智慧,更需直面質疑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決心!像巴菲特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紮實發大財的人固然應收穫讚美,而像吳少瓏這樣想常人所不能想,去探索新型商業模式的人同樣值得我們敬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