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過得舒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上流

  (ID:heyupflow)

  你在一線蝸居,老家朋友已經在父母的幫忙下買了房;

  你早起飯都喫不上就要擠地鐵,老家朋友每天把早餐拍出了美美的INS風;

  你週末依然忙得焦頭爛額,老家朋友自駕到周邊玩、開party;

  一線城市裏沒日沒夜的奮鬥中,本以爲自己過得還不錯,猛地抬頭,結果早被老家朋友們甩在身後

  

  大城市裏的自豪,成了自嘲

  從家鄉18線小城出生長大,有些人選擇離開家鄉,在一線城市裏打拼奮鬥,還有些人選擇留下,在熟悉的土地上爲未來規劃。做出選擇的那一刻,小鎮青年們日後的生活也逐步發生了分化

  小鎮青年:年齡在18——26之間,生活在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工作種類較爲單一,基本爲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售貨員、服務員、配送員、保安等等,收入大多在1000—4500之間。

  這個羣體曾經默默無聞、極少有人關注,但今年,當一二線哀嘆消費降級,不得不勒緊褲腰帶生活時,他們卻像一面鏡子,讓大城市裏的自豪,成了自嘲

  2009-2016雙十一期間買家分城市級別購買人數佔比,三四線人數明顯增加 | 圖片來源:阿里大數據

  ◆◆

  杜力 上海 月收入10000元

  老家哥們 月收入3000元

  杜力畢業後就在上海打拼,迄今沒房沒車沒對象。而老家的哥們已經在家那邊的市裏買了房,一百大幾平就不說了,車位地上一個地下仨

  他們的父母因爲想離孩子近一點,又不想給孩子家庭帶來困擾,就把新家的對門兒也買下來了,住了過來。

  杜力的哥們每天下班回父母家喫飯,上班把孩子丟給父母,無貸一身輕,一年還會帶雙方父母國內遊兩三次

  孫怡 北京 月收入15000元

  老家朋友 月收入3000元

  孫怡新租的房子在回龍觀,搬新家的時候,她嫌麻煩,只打包了自己的必需品,原本的簡易布立櫃、紙質拼接鞋盒全扔了,再買新的就是。

  本來一直覺得沒什麼,直到十一回家參加婚禮,才猛地驚覺留在老家的朋友們差不多都有房子了。因爲不是租的,他們會特別認真地裝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有的請了專門的房屋設計師、有的買了全套紅木傢俱。

  回來後,孫怡特別羨慕地看了幾天傢俱裝修的廣告,又一下子頹了,買再好的傢俱能怎麼樣呢,她根本沒房子放,對於她來說,傢俱的壽命只取決於她多長時間搬家

  李鳴 北京 月收入8000元

  閨蜜曾青 月收入0元

  2018年初,李鳴一口氣報了日語、吉他、畫畫、插花4個班,她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會堅持下去,想提高下自己的生活品質,結果到現在,一個都沒堅持下來,平常太忙,根本沒時間去,週末只想癱在家裏休息。

  閨蜜曾青在老家結婚後當了家庭主婦,負責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一日三餐,空閒時間和朋友一起喝下午茶、一起報了瑜伽班,每天都特別充實,參加了市裏的比賽,還拿了獎。

  李鳴說,自己當時還勸她當了家庭主婦後可能會沒有自己的生活,結果現在看來,沒生活的反而是自己

  本來支撐着漂在外面的精神動力就是,一定能過得比留在老家的人過得好,但是現在,自己想要的自由,老家朋友們先實現了。

  大城市生活降級,小鎮消費升級

  高越在北京呆了兩年,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老家。平常做標書的工作,兼職微商,一個月加起來收入也有四五千,和之前在北京差不多,收入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生活品質則高了太多

  不再需要家裏補貼錢,反而過年能給媽媽發大紅包,還學了駕照、攢錢去韓國玩了一圈

  《2018天貓雙11最浪出行指南》中顯示,最愛“浪”的人54%來自三四線城市,今年雙11的旅行預訂用戶中,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增長率達 66% | 圖片來源:2018天貓雙11最浪出行指南

  剛回老家的時候,高越經常吐槽商場裏的衣服“土”,但後來網購越來越發達,以前常穿的優衣庫、ZARA、H&M等快時尚品牌直接網上下單就行,當季最流行的風格,同時出現在小城和一線都市

  以前很多人覺得“小鎮青年”是個貶義詞,提到它,總會和“鄉村非主流”聯繫到一起,但其實,他們早就過上了和我們一樣的生活

  “中產的購物車裏可能是拼多多的衛生紙,小鎮青年購物車裏可能有網紅掛耳咖啡” |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生活在河南新鄉延津縣的羅芸,原本晚上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除了打牌就是看電視,某次在綜藝節目上看到了拼多多,就一發不可收拾。

  周圍人看着她的新包、口紅、衣服,覺得特別時髦,“看着像大城市裏的人”。受她影響,村裏6、7成人都開始用拼多多購物,不少人把家裏的大小物件全換了新的。

  不得不承認,在小鎮青年們的這一轉變中,拼多多是絕對不可忽視的推動力量。

  小鎮青年們沒有那麼看重牌子,但是對價格更爲敏感希望買到的東西性價比更高。女生們則還有着自己小小的“攀比心理”,希望能夠和大城市裏一樣時尚……這些,都讓拼多多彷彿爲他們量身定製。

  淘寶和拼多多日活滲透率對比 | 圖片來源:個推大數據中心

  80後、90後這一波人的成熟和收入的逐步提高,促成了小鎮青年經濟的繁榮,他們消費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在於平常的購物,而是全方位、爆發式的

  2017年的《戰狼2》,三線城市及以下貢獻了41%的票房份額,2018年初的《前任攻略3》,三四線城市的觀衆佔比接近半數,遠高於一線觀衆的12.2%。

  貓眼數據也顯示,2017年國內電影票房,三四線城市院線票房增速22.7%,超過一二線的11.6%,三四線城市院線貢獻票房198億元,一二線城市院線貢獻票房323億元。

  電影宣傳越來越多進入農村

  大城市的蝸居者每個月的收入看似不低,可分攤到房貸、信用卡、房租等之後,並不見得會有多寬裕,繁忙的工作也壓榨着僅有的休閒,相比較之下,小鎮青年們反而有着更充裕的時間去追求娛樂

  “漂族們”哀嘆着消費降級,不得不過上佛系的生活,殊不知,老家的人們,已然悄悄地發生了消費升級。

  消費界限模糊,但文化差距仍在

  儘管小鎮和都市的消費界限越來越模糊,但是溫季依然沒有回家的計劃。

  

  基礎設施、文化氛圍和社交關係網等軟性層面上的差異,還是像一條鴻溝,讓她對老家敬而遠之。

  她不準備要孩子,在大城市裏待着還行,身邊人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彼此之間保持着客氣又有分寸的距離,沒有人會多說什麼。

  

  但是回到老家,她幾乎是所有人的談資。還有人偷偷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行,想給她介紹醫生,溫季哭笑不得,其實她只是不喜歡小孩。

  一秒冷場的家庭羣聊

  楊銘也有類似的感覺。他平常比較比較關心社會事件,即刻、知乎等各種信息類APP都用的很溜,但很多時候,老家人根本都沒聽過這些,他們只是刷刷抖音,從奇葩視頻裏圖個樂

  網上人們吵得熱火朝天的事情,老家人沒一個關心的,連知道的都很少,他們平常計較的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和鄰里之間的八卦,這讓楊銘很苦悶,覺得沒人能說得上話。

  圖片來源:小鎮青年洞察報告.QuestMobile移動大數據研究院

  短時間內,溫季和楊銘都沒有回老家長居的計劃。但他們也同樣承認,老家和自己現在生活之間的差距,肯定會越來越小。

  消費差距的縮小是邁出第一步,當喫穿住行的基本物質需求滿足後,老家的人們也將會開始想要更好的精神消費——想要看到更好的電影、更有深度的書籍、更精彩的演唱會,那個時候,老家和自己奮鬥所在的一二線城市,將會越來越無縫銜接。

  當那一天到了,或許他們也會選擇回去。

  你有被老家朋友生活“打擊”到的時候嗎?

  留言裏和我們分享下經歷

  [1] 付一夫.小鎮青年的消費崛起| 一刻·晨讀.一刻talks,2018-09-27.

  [2] 張賀飛.電商雙11成績單背後,被爭奪的小鎮青年[EB/OL].創事記,2018-11-14

  [3]小鎮青年洞察報告.QuestMobile移動大數據研究院,2018-03-29

  [4] 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更快 廊坊鵝肝訂單增4倍[EB/OL].新京報,2018-09-30.

  [5] 天貓雙11十年洞察:新消費時代到來,阿里巴巴,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DT財經.

  [6]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南方週末,2018-07-26.

  值班編輯:張茹

  

  

  優衣庫要爭奪小鎮青年,但逼格和價格都沒有

  

  這屆年輕人,真怕冷

  

  副部到副處,這名高官遭斷崖式降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