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会满分析银行业估值 强调工行受益于改革开放

一家上市银行的董事长,自然非常重视银行股价的表现,即使他是“宇宙行”——工商银行的董事长易会满。

2018年11月17日,易会满在第九届财新峰会欢迎晚宴暨“2018 Institutional Investor · 财新资本市场最佳分析师”颁奖仪式上,向满场的分析师说:“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跟分析师谈一谈怎么看待银行业的估值。”他认为,金融从业者与市场分析师对于银行股存在分歧。

长久以来,银行股估值较为惨淡。截至目前,整体银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约是0.7-0.8倍市净率。比如有分析师测算,预期2018年全年A股银行股平均市净率为0.86倍,到 2019年将下降至0.77倍。多位市场人士称,这一估值反映了对银行业名义不良率的不信任。

“整个中国的银行业的经营情况,在全球来看都比较好,我们做董事长的,也非常关注每一年、每一个季度的经营指标。我建议,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银行业,更需要用战略的、宏观的思维来看待银行业,还需要善于把握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易会满说。

“历史是解码未来的钥匙”,易会满通过总结40年来工商银行发展,指出工行及整个中国银行业都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也将不忘初心,以改革促发展,向开放要动力。

“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应对挑战、爬坡过坎而取得的。”易会满总结称,“我们经历过各种周期的考验,包括工行股改后的11年间,也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但是我们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在经历风雨中强壮了筋骨,增加了底气、信心和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管控住各种风险。”

如何看待银行估值

易会满指出,第一,要全面客观地判断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跟发展预期,“尽管有挑战,但中国经济在全球增长势头最快之一的大趋势不会变”。

第二,要全面判断金融科技对实体金融的影响。“我觉得,市场对这一点反映的不是很客观。”易会满说,不可能谁替代谁,也不可能你死我活。总体经过这五年时间的发展,现在的情况是各有定位,优势互补,是通过合作来共同推动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因为不管何种形态,尊重金融规律是硬道理,违反规律肯定受到惩罚。

第三,要全面客观判断资本及资产质量、净息差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我们还要善于发现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特有优势,实际上大家比较一下全球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比世界上很多国家要好得多。”

除此,在工行工作了30余载的易会满还指出,工行有自己的特质:一是审慎稳健的经营风格、积极进取的创新文化;二是战略上“不游离、不偏离、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我们对28万亿的资产看得牢牢的,心无旁鹜地把自己管好、把风险驾驭好”;三是建立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

因改革开放涅槃

“如果将时钟拨回本世纪初,没有人能料到我们今天能有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易会满说:改革开放以来,工商银行从破产边缘走向世界金融舞台,从国际竞争赛场上的旁观者和追随者成为参与者和弄潮者。

据易会满介绍,目前来看,工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品牌价值等继续领跑全球同业,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也是首家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全球最佳银行。从2003年引入国际审计以来,工商银行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达20%,算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金融机构之一。

什么造就了工行乃至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凤凰涅槃?易会满认为,“中国经济奇迹和中国银行业的浴火重生,靠的就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改革带来了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和体制突破,开放带来了要素互通、福利互换和管理提升。他进一步指出,实际上开放也是一种变革,既积极地“引进来”,引入国际同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将引制与引资相结合,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产品服务体系,发展全球统一标准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跟透明度;也主动“走出去”,实施跟随和引进战略,服务企业走出去。

“回顾(工行)40年来的风雨历程,我们在小平同志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思想指引下,完成了第一次艰苦卓越的长征路,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和跃升,锻就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工行。”易会满说,“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带来进步,封闭保守导致落后,工商银行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强,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大片中的精彩一幕。40年来最大的确定性是什么?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银行业变化。”

“我们需要以更高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深化改革,在历史的前进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易会满说。

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来到了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深刻变革,全球化波折,国际经济变革加速推进,新一轮的科技跟产业革命机遇。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互为共赢的开放战略,持续放开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整装再出发

易会满分析,当前银行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处在重要的关口。

一方面,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乱象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果,将从多个维度重构金融生态环境。13亿的内需市场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将产生丰富的金融需求,将为银行创新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面临“成长的烦恼”和“前进中的问题”:一是国际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给银行经营带来更多风险;二是实体经济运行困难增多,区域、企业分化趋势加深,有可能向金融领域传导,这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阵痛期;三是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创新动力的同时,也对银行传统经营理念服务模式带来了挑战;四是全球银行业金融强监管周期,中资银行走出去面临更大的合规压力与挑战。

如此情形,工行及银行业应如何应对?

易会满认为,一是坚持服务本源,以金融的力量助推贸易投资自由化跟便利化。

      二是进一步加快创新领跑,以科技变革推动银行再造。“目前我们正实施EICBC的3.0银行,聚焦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推动IT整个架构的再造,产品体系和智能化改造我们进一步深化外部的开放合作,来增强金融服务场景输出的能力,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三是坚持转型升级,加快由资产持有大行向资产管理大行转变。易会满指出,资管新规的出台,对银行是一场大考;但也提供了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外资限制的进一步放开,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更加紧密地与全球市场联系在一起,因此,工行应该强化资产管理全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积极构建境内外大资产的发展格局,向更高的财富管理银行迈进。

四是坚持风险管控为基,全面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伴的是,银行面临当前的风险生存机制和表现形式将更加复杂多元”,易会满指出,应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常态下的风险管理要求,聚焦表内表外两张表和境内境外两条线,在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全周期管理当中提升各类风险管控水平,真正能做到“看得清,控得住,管得好”,来打造更加健康的经营体制,实施风险能力相匹配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既不贪快也不冒进,又向前走、不停步。”

五是激发金融全要素的活力与效率。易会满指出,伴随着经济转型,国家、企业、个人的三个层面的资产负债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类金融要素在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之间融合渗透,客户的金融需求容易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为商业银行的拓展市场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土壤,所以工行面向实体经济,在坚守创新边界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造全产品、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与投行,基金、保险、租赁等业务的战略协同。

转载自“工银信用卡微讯”

重要声明:本公众号不以盈利为目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对信息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和保持信息完整性;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的信息、图片或素材,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或删除,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信息,均为转载,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