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斧子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體系中,錘子不是用來幹細活的。掄圓了砸冰箱可以,但是造冰箱就差了點勁,要是造手機就更勉爲其難了。

好在,錘子只是一個LOGO,只要手機造的好,叫棒槌都沒問題。不過,對於永浩先生而言,手機造得雖不入流,這錘子可是掄起來沒完沒了,就差改名叫“永錘”了。

對於證券日報的一篇小報道,永錘先生用了“私生子”、“流氓”、“不要臉”、“叫花子”等字眼兒,就像潑婦罵街似的,那捶足頓胸的樣子,真是讓人擔憂。

好久沒上過熱搜的永錘先生,再次瞬間變身爲流量王,吸睛能力不減當年。

其實呢,擅長於把外套褪到下半身,並由此引來了大量喫瓜羣衆,也許是永錘先生作爲大V引以爲傲的理由,他彷彿覺得自己是一衆粉絲的領袖似的,振臂一呼,那些粉他的人,就會人手一部錘子。而並不清楚粉絲的成分其實十分複雜,多數人看熱鬧不嫌事多,也不排除看笑話不嫌事大。

常言道“你眼裏有屎,正因爲你心中有屎”。或許在永錘先生的圈子中,“私生子”“流氓”“叫花子”太多,他已經習以爲常,並不覺得什麼;或者他自己還對“私生子”之類心有豔羨。但身爲公衆人物,一出手就下三路,的確有礙觀瞻。

這種出手方式也讓證券日報這個行業大報一時不知說什麼好,“懟”上去,就把自己拉低到同樣的潑婦罵街檔次;任他去吧,可那明明是潑過來的一盆髒水。

在永錘先生的金句中,比較有名的一句是“我不在乎輸贏,我只是認真”。但至少從目前看,永錘先生“太在乎輸贏,但並不認真”。

比如他說“我們的同事問證券日報,接觸的是哪一位錘子科技的同事,證券日報答覆說,不方便透露”。

用造一個謠的方式來進行所謂“闢謠”,這大概只有永錘先生做得出來。

永錘先生是否可以透露一下“我們的同事”貴姓,在什麼時間,通過什麼方式,問了證券日報的哪一位,問了些什麼嗎?這些W,隨便說出一個就行。

那麼,是您不認真(shuo huang)還是“你們的同事”不認真(shuo huang)呢?如果真是後者,連這點兒小事都不認真,您可真要留心他們還給您埋了其它多少坑?您說您這麼一個認真的人,怎麼連別人這麼不認真,都發現不了呢?解決錘子手機的BUG,還能指着您和您的團隊嗎?

媒體對於被訪者的信息,有權不披露,但的確沒想到,一個“不方便透露”,就直接把您給逼到下三路了?您是擔心這位“內奸”還會把更多的“謠”透露給媒體嗎?難道錘子還有更多的堪用“一堆私生子”作比的“謠”嗎?

其實呢,如果真被造遙傳謠了,那就認真的闢一下,天塌不下來;“真”的去聯繫媒體來澄清一下,輾轉的人也不會超過6個。但如果這麼一點兒的“認真”都不想付出,還老想着永垂不朽,那就真的只能“呵呵”了。

一年前,錘子從北京搬到了成都。儘管在四川方言裏,“錘子”不是一個文明用語,但還是希望永錘先生言談舉止多少離“錘子”遠一些,至少在公開場合,讓人們更多想起的是,永錘先生之前是新東方老師,而不是中學都沒讀完的。畢竟您也曾說過:“我出身不好,教養也差,但一直努力嘗試做一個體面的人。”

作爲一位網絡大V,靠渾身長刺、懟天懟地懟人,或許能夠一時獲得粉絲數,以及獲得粉絲衆多的成就感,但從做企業的角度而言,這並不能解決實質問題,反倒是進一步彰顯了焦躁和無力。

更甚一步的是,永錘先生還以自己的微博粉絲來嘲笑粉絲數不如自己的媒體,認爲是“叫花子”。不得不說,永浩先生在邏輯的岔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以這個邏輯來推演的話,某中央媒體7900萬的微博粉絲,難道只相當於5個錘子?

需要警醒的是,大V真的不是護身符,更不代表必然的正確和正義。如果不謹言慎行,總是逆流而動,這種用以傲嬌的資本有可能在一瞬間蕩然無存。這種教訓,相信錘子先生見的也不少。

從某種程度上說,從東北到北京再到四川,錘子先生頻頻跨界的勇氣是值得稱道的。儘管自打做了手機,就開始了惡夢,我們也並不希望最後的結局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說起榔頭,其實錘子科技的LOGO,是個榔頭,並不是錘子,一個沒啥精神的工匠,不需要太認真,也能一眼分辨出來。

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認不認真絕不是自我標榜出來的,而是從做事、做產品以及各種細節上體現出來的。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人生終將輝煌”,借用錘子先生前老闆俞敏洪的絕句,希望錘子先生早日尋找到希望。

第二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即將舉行

第二屆中國證券市場金駿馬獎評選標準和流程

價值投資新座標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