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迎來四周歲生日 累計交易額超10萬億元

■本報記者 朱寶琛

作爲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制度創新的滬港通,在2018年11月17日迎來了第四個“生日”。四年來,滬港通制度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完善,持續促進內地與香港市場融合,提高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

業界認爲,滬港通的開通,是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一個重要舉措和一大創新,其幾乎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換取最大的市場成效,爲世界開創了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

上交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16日,滬港通累計成交金額已達10.3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累計共930個交易日,交易金額6.0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65.02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累計共912個交易日,交易金額4.27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46.77億元人民幣。

今年1月起至今,滬股通成交金額達2.3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116.25億元人民幣。自3月底開始,北上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趨勢較爲明顯,累計流入約1500億元人民幣,展示了境外資金對A股市場的信心。

四年來,滬港通經歷了從“慢熱”到平穩運行的成長階段,伴隨着2016年年底深港通的正式開閘,A股市場的互聯互通渠道趨於完善,內地的投資者可投資港股絕大多數的股票。業界認爲,滬港通成爲境外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和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的重要通道,是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里程碑,在全球資本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11月16日,富時羅素對滬港通開通四週年表示祝賀。富時羅素表示,滬港通的開通在中國A股市場發展史中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給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A股市場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和機制,使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資金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參與中國股票市場。在富時羅素作出將A股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這一決定的過程中,互聯互通機制的成功是極爲重要的一個因素。

今年滬港通經歷了三件大事:每日額度擴大、A股納入全球指數體系、北向投資者識別碼制度推出。

專家表示,每日額度的大幅擴大,是互聯互通機制的進一步深化,擴大了內地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更好地那滿足了兩地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對助力A股納入MSCI指數、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起到了積極作用。而北向看穿機制的建立,則有助於上交所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責,完善跨境監管合作機制,打擊跨境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爲,維護A股市場穩定運行,爲境內投資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滬深港通開通四年以來一直運作穩健,逐漸贏得了國內外投資者的青睞,成交額不斷增長,爲兩地市場都帶來了新的流動性和投資選擇。”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領導下,繼續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推動交易所國際化進程,持續擴大上交所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推進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李小加表示,未來,香港交易所還將與內地合作伙伴和監管機構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和提升滬深港通的服務。

上交所:正加班加點制定科創板相關方案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滬市公司營收約2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

■本報記者 朱寶琛

11月16日,上交所副總經理闕波在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峯論壇上表示,上交所將按照證監會的部署,把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各項措施、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措施同穩信心、提振信心有機結合起來,努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對於備受市場關注的科創板,闕波透露,目前上交所正加班加點制定相關方案。

闕波表示,面對目前經濟環境的內外挑戰,我國經濟有韌性,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基礎。今年以來,滬市上市公司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截至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3.6萬億元,實現淨利潤2.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和11%。縱觀我國經濟目前的運行態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有堅實基礎的。

他同時表示,企業家要創新,資本市場要有助力。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對企業來說需要加大創新的投入,增長內在的動力,實現轉型的升級,要提升經營的質量方能永立潮頭。市場中還有衆多企業需要轉型,因此資本市場要發揮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多方面加強創新,健全風險共擔機制,激發市場潛力和活力。促進國企改革,支持民企發展。

展望未來的經濟發展,闕波表示,有目標也有期許。上交所將全方位地推進創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加快創新機制,全方位地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以及品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科技力轉化,對此資本市場的目標非常明確。

此外,據闕波介紹,上交所除了在國內大力扶持多層次市場建設以外,國際化的步伐近年來也逐步加快,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易所深度合作,與世界上超過50多個交易所有合作關係。

小投票

樓市風光不再,房價、地價降溫跡象明顯。與此同時,最新發布的相關研究機構報告以及記者調查採訪結果顯示,銀行房貸政策未見鬆動,房貸利率並未出現大面積回落。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居民購房過快加槓桿的現象已經引發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預計樓市調控政策以及相關信貸政策從嚴態勢難以改變。

/section>金融1號院

講述有趣+有深度的故事/section>/section>芬客你好

最新鮮的Fintech資訊/section>

/section>/section>價值投資新座標

/section>/section>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