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未檢處的支維曾在“我來拍我來寫我來講”的活動中向大家預告:“11月,我們將再出發,要把法治的種子灑向大涼山。”

昨天,“亮晶晶”出發啦!這一次,王亮在他的《涼山日記》中寫道:大涼山很小,小得像我的小拇指,我卻把它舉得高高的。

2018.11.12

11月12日早,立冬後成都的早上總是顯得有些陰霾,“亮晶晶“”團隊涼山小分隊正在清點行裝,做出行前的最後準備。

這是“亮晶晶”團隊法治精準扶貧進涼山活動啓程的日子。成都未檢“亮晶晶”團隊將遠赴四百公里外的大涼山地區,聯合涼山未檢共建“蓉涼合作”機制,共同開展“成都檢察‘亮晶晶’法治精準扶貧進涼山”專題法治宣傳教育,爲雷波縣、美姑縣、布拖縣的孩子們帶去冬日裏的一抹法治暖陽。

涼山日記一

王亮 :

成都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處員額檢察官、

“亮晶晶”未檢團隊創始人之一

此次進涼山活動對於王亮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不僅是作爲法治課的主講師,更是作爲一個大涼山的孩子。“大涼山很小,小的像我的大拇指,但我卻把它舉的高高”,帶着對大涼山的自豪與感恩,責任與擔當,王亮又一次踏上了法治進涼山的旅程。

考慮到法治課小聽衆是彝族的小朋友,語言溝通成了隊員們最擔心的事情,行駛的大巴車上,彝語課堂應運而生。“感謝,卡莎莎”“做得好,呵”“吉祥如意,紫嗎格列”看似笨拙的漢語標註、發音跟讀,只爲學會一段簡單的自我介紹,更好地融入彝族的小朋友們。一曲《遠方的貴賓,四方的朋友》改編的亮晶晶普法彝語歌,讓漫長的旅途也變得充實……

夜幕降臨,亮晶晶涼山小分隊到達了雷波縣,暫別一天的奔波,準備迎接第二天的涼山法治課第一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