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 青少年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時光荏苒,昔日的青蔥少年如今可能早已兩鬢斑白,但青少年一代接着一代,40年間,無數青少年與改革開放一起成長。40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拂神州大地,恢復高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從此以後,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激勵着無數的青少年奮進。現在青少年享受到的豐富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與40年前已有了天壤之別、雲泥之別。現在的青少年“精氣神”充足、“身心兩旺”,恰恰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

少年強,則國強。而少年能否強也需要有充沛的陽光和雨水,需要有適宜生長的寬鬆土壤,改革開放就爲青少年提供了適宜生長的良好條件。改革開放讓青少年變成眼界開闊,不至於閉目塞聽;改革開放讓青少年生活在經濟水平持續提升的今天,讓他們不再因貧窮而營養不良,不再被貧困束縛住能夠翱翔天際的翅膀;改革開放豐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讓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食糧,不至於讓他們精神上“營養不良”。要讓青少年健康成長,與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息息相關。

不過新的時代有新的挑戰,也會有新的問題。如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這屆青少年”已經成了網絡原住民,在社交軟件上,青少年成爲最活躍的羣體。但網絡對於青少年來說是“雙刃劍”。

一方面,青少年通過網絡獲取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網絡讓他們與世界連接,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方式都深深打上了網絡的印記。另一方面,一些青少年沉迷於電子遊戲、網絡交友等等,變成了“網癮少年”,致使他們成績下降,身體變差,這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改革開放是爲了讓公衆生活得更加美好,是爲了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青少年的生存狀態也是改革開放成敗的一個重要“風向標”。青少年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讓青少年能夠健康成長,是在爲國家培養“強大的後備軍”,反之,青少年萎靡不振,“一代不如一代”,則是國家、民族的悲哀與不幸。所以,要能讓青少年能夠健康成長,要讓青少年能夠與改革開放共同成長,就需要先解決掃除這些攔在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障礙。

只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水漲船高”,改革開放讓國家強大了,青少年也才更能健康成長。要知道,要讓青少年強,也需要國家強,“國強則少年強”,改革開放旗幟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又能轉而成爲改革開放的“急先鋒”。

改革開放與青少年是“共進退”的關係,改革開放與青少年共同成長,才能形成良性循環,讓改革開放事業更上一層樓,也讓青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強。受惠於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下成長的青少年,必將成爲改革開放的參與者、推動者,從而勇挑歷史重擔。

(未來網評論員 戴先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