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階梯式手機流量費“來了!湖北馬上開始 流量越用越便宜?

都知道“階梯式電價”、“階梯式水價”,即按照用戶消費的(水)電量分段定價,價格隨用量增加呈階梯狀逐級遞增,用得越多,價格越高。這樣定價,可以引導人們節約能源。

但你聽說過“階梯式流量費”嗎?

中國移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移動將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陝西7個省市率先試點推出手機資費階梯套餐,套餐之外,國內手機上網採取階梯式的單價模式收費。

你也許會問,難道手機流量也和水電一樣,需要用價格引導人們節約嗎?

其實,恰恰相反,階梯式流量費是用得越多越便宜。

流量用得越多越便宜?

早在上個星期,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就發佈將推出階梯套餐的公告。新套餐月使用費爲18元,包含80分鐘全國主叫分鐘數、來電顯示,全國被叫免費。套餐之外的國內手機上網流量採取單價模式收費,根據用戶每月使用量分爲4段,價格最低至0.005元/MB,也就是摺合5元/GB。中國移動在公告中表示“用多少就付多少錢,越用越便宜。

如今,用戶打電話發短信越來越少,流量的支出越來越高,流量也成爲三大運營商的主要利潤來源。根據工信部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9月份,國內手機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已經突破了5GB。流量經營也成爲運營商的主競爭方面,推出了諸如大流量套餐卡,互聯網應用免流量卡等多種玩法。

不過,18元/月的套餐並沒有提及套餐內贈送免費的流量。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正式的套餐具體細則還沒有公佈,相關新套餐內是否贈送流量還存在模糊,還要看具體的推進情況。

3年前已有嘗試

實際上,三大運營商在2015年已經在“階梯式流量費”方面做了嘗試。比如:

用戶流量使用0到100M之間,單價爲0.15元/M;

100到500M之間,單價爲0.08元/MB。

不過,當年手機流量套餐還在1元10M的階段,1G流量則需要近乎百元的成本。

由於計費方式過於複雜,用戶流量使用增長較快。2015年運營商推出的手機流量階梯定價,反響平平,後來不了了之,業內人士印象也不太大。

而今年的這一次試點,是工信部在8月份發文鼓勵之後,三大運營商首次正式推出流量階梯套餐業務模式。

此前工信部表示:鼓勵基礎電信企業爲用戶推出根據使用量給予優惠折扣的階梯定價式資費方案,2018年應在部分地區試點推出至少1種,滿足部分用戶的消費需求。

工信部的文件意味着,三大運營商均將推出手機流量、寬帶等方面階梯定價方式。業內人士認爲,流量階梯定價有望降低整體的手機套餐價格;而且,運營商也是藉此爲更大流量的5G時代業務模式做探索。

對於此次運營商的階梯定價嘗試,業內人士是如何評價的呢?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介紹說,運營商在市場競爭中價格下調非常快,三年之前,大家還在說1M流量資費多少,現在大家已經在說1G流量多少價格了,這個變化時間是非常短的。

目前,運營商因爲競爭過於激烈,經常推陳出新,價格套餐的價格也越來越低。

但這位內部人士也表示,階梯定價一個問題是,價格上跟不住市場變化。如果大面積採取階梯定價方式,運營商每天工作就是重新調價格了。很顯然這種只能針對部分人羣,還要看前期探索模式的結果。

運營商此舉的背景與用意

中關村信息消費產業聯盟副祕書長 包冉:

現在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一方面,流量經營成爲業務營運主體,傳統的語音短信及電信增值服務衰落;另一方面,在流量經營上,基礎業務要堅決執行中央關於降價提速的政策要求,而在高端應用領域,又面對互聯網巨頭和衆多互聯網創新者的強大競爭。

所以,今天的運營商可以創新之路無非三條:

其一,精耕細作基礎流量經營,做好守住流量管道生意的基本盤;

其二,努力嘗試在移動互聯網和家庭互聯網領域,與互聯網巨頭良性競合;

其三,未來通過5G撬動物聯網、智能交通(如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新的大片藍海。

基於上述背景,來看運營商啓動流量階梯計費的運營策略,其戰略和市場定位一目瞭然:

第一,這是響應政策號召,即爲價格高度敏感型、流量需求波動型的用戶,提供一個框架式的解決方案;

第二,這是精細化流量運營的題中之義,即不再一刀切式的以大包套餐作爲營銷手段,而是通過精細化分割,達到更精準的流量收益,同時提高用戶的主觀體驗,也爲一部分用戶切實降低成本;

第三,對於用戶來說,選擇什麼樣的套餐,或選不選擇階梯計費式的消費方式,這完全要看自己的實際需求。在這一點上,運營商應該盡到告知義務,應該通過各種媒介手段,將階梯計費的新消費方式廣而告之。

:每日經濟新聞、央視財經

............................................................

推廣合作| 新聞爆料 | 商務聯繫

廣告電話:1898698333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