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少年

我之前聽說公信寶的CEO黃敏強是個直男,於是對這次採訪做好了“死扛也要聊到底”的心理準備。而事實卻是在整個採訪中他給我一種親切感,網傳的“直男”不直,還時不時透露出幽默感。而網傳的“直”,應該是和誠實掛鉤的。

“我媽經常教育我,做人要誠實。”

對黃敏強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母親,小時候家後面的果園很多小夥伴會偷偷翻進去摘果子,而他母親則不允許他這樣做;小時候獨自喫掉屬於姑姑家但是放在自己家的婚禮回禮,被母親呵斥下次再這樣就剁掉手……

“到現在我都記得小時候我是怎麼被我媽打的,我被她從小打到18歲。”

黃敏強小時候性格孤僻、特立獨行,算不上是學霸,然而在計算機方面卻很突出。喜歡歷史課,於是在初中時候他的歷史老師便教會了黃敏強打字和玩遊戲。上高中時候,黃敏強就已經開始使用C語言進行編程,並會寫出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程序。只要當時有同學遇到和電腦相關的問題,黃敏強都能幫他們解決。

2000年左右,網吧已經開始出現,上高中的黃敏強成了一名網癮少年,經常翻校牆去網吧通宵打遊戲。班主任發現後打電話到黃敏強家中,向父母說黃敏強不學好,沉迷遊戲。這件事情在老家醞釀一週之後,黃敏強回家。

“那時候我已經18歲了,那天家裏親戚都來了,母親用她做衣服的木尺子,狠狠的抽我的背。那一次父親也給了我一個巴掌,那是父親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後一次。從那之後,我就被掰正了。而家裏的一些變故也讓我感受到做爲男人應承擔的責任。”

讀大學的時候,黃敏強選擇了計算機專業。這是一次因喜歡而做的選擇,但在整個大學期間他並未意識到計算機技術究竟可以爲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

“從那個時候就覺得計算機很神奇,除了能學習之外,還能跟遊戲機一樣好玩。參加工作之前,我並沒有把它當作一個拯救未來,或重構信用社會的一種工具。 那時候覺得計算機好玩,像遊戲一樣。編程能給工程師的帶來精神的滿足,癡迷於解決一堆bug,解決之後人是會興奮的。這種癡迷與興奮是別的無法替代的,就像海釣者在魚咬魚餌時,海釣者願意將手機扔到海里去起杆的那種興奮。當然,海釣者釣魚並不是爲了喫魚。”

蛻變的程序員

程序員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只關心技術能做什麼,怎樣用技術走捷徑,認爲技術無敵。第二季階段是用技術創造出有實際意義的價值,如微信這樣的產品。而到第二階段,就需要思考產品對社會對世界意味着什麼。第三階段是企業家精神,這個是最難的,一輩子真正能到第三層的技術程序員並不多。

2007年黃敏強大學畢業,2016年創立公信寶。期間9年的經歷,對於黃敏強來說絕對是可貴的。而在那些經歷中,而對他現在都有很深刻影響的,卻是一次失敗的經歷。

畢業後黃敏強到浙大網新的一家子公司工作,兩年時間,從程序員做到到技術副總。

“那時候我負責寧波的一個項目,結果失敗了,也跟客戶產生了較大的衝突。這是我唯一拐不過的一個失敗項目。從寧波回來後我在沙發上想了三天,我爲什麼會失敗?後來我明白是因爲我的個性讓我做決定時候一意孤行。當時太自以爲了,有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

“那時候很多人勸我,當時的網絡環境和設備不足以支撐一些超前的設計,但爲了,我不聽,就覺得該那樣幹。而且我認爲那就是未來,就是很酷。後來被迫瘦身,但用戶還是用的不順利,前後端也出現各種問題。如果這東西現在搬到現在來,其實是能夠適應的,因爲用戶的手機和電腦已經能適應了,但是當時沒有。”

過去的黃敏強一直是偏向於務實,更多的是從技術角度去做事情。從那之後,黃敏強開始能聽得到別人的建議,與人相處也再那麼衝動。思想開始變化,慢慢進入了程序員的第二個階段,到現在爲止,黃敏強也認爲自己還處於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還需要更多的考驗他的智慧和哲思。

也幾乎是在那次失敗事件的同間段,黃敏強開始接觸幣圈。和現在公信寶的合夥人一起過做一些數字貨幣的競猜遊戲。 但即使是在離開浙大網新後,他也並未直接進入幣圈,而是去做了和互聯網金融服務與中心數據有關的工作。

“要做成一件事情,講究六個字——取勢明道優術。如果大勢不對,你做再多、想法再好再超前,都可能撐不到,就掛了。2014年時候我覺得時機未到,當時我做互聯網金融讓我有了一個認識產品的階段。我在中心化的數據交換平臺工作過。2016年,身邊的朋友都在開始討論區塊鏈,我也以漢鼎的名義接受一些關於區塊鏈的採訪。那時候我覺得時機來了。”

於是他拿起電話,和未來的合夥人打電話聊了5 分鐘,一拍即合。

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曾4個人在3個月內開發出公信寶第一個版本。但傳統VC並沒有人願意給公信寶投資。 堅持到2016年12月的時候,黃敏強已經默默決定:如果12月底還拿不到融資,就把房子賣掉。

“最後一次找融資是在上海黃浦江邊,對方說考慮一下,考慮一下就是不考慮了。談完後我在江邊說,到底是我傻逼還是他們傻逼?當我想明白是他們傻逼的時候,我就決定不要股權投資了。既然在股權投資領域沒人看得懂,不願意投,而我的項目要繼續走下去,那麼我只能選擇去幣圈。然後就去北京找了老貓,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去找接觸幣圈的人投資。”

黃敏強去北京後找到老貓,老貓當時就支持了他,並且將李笑來拉進來。而在李笑來投了股權之後,黃敏強告訴李笑來,光幣圈的還不夠,還想要機構投資進來。李笑來就帶黃敏強去見了徐小平,在會議室展示完項目後。徐小平在將黃敏強送到去門口的時候和他握手,說這個項目他投,但並沒談何估值。

“那時候我擔心自己估值偏高,究竟是多少自己也沒有敲定。 最後是李笑來在馬路邊的地鐵口把估值給定下來的,我們聽後,就說行。”

問及當時爲什麼一定要一定要股權進來的時候,黃敏強回答:“本來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走幣圈,那不是我們的初心,公信寶不是來做快錢的。我們做的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除了幣圈的機構,我也需要做股權融資的機構也要認同我們做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做股權,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同。”

被質疑的三大事件

公信寶的官網上寫着:用區塊鏈重構社會信用,構建可信數據的價值網絡。公信寶的三個產品分別是基礎公鏈GXChain、去中心化數據交易所、布洛克城DAPP。

11月6日,公信寶完成主網升級, GXS更名爲GXC。GXC總量依然爲1億,原來的GXC由GCNY代替,與人民幣維持1:1錨定。此外,公信寶公佈了公信節點競選規則,GXC將承接GXS的所有應用場景,並被作爲競選的唯一投票憑證。

在去中心化數據交易所這個產品上,一直有質疑公信寶將會成爲下一個數據中心的聲音流傳。對此,黃敏強表示:這恰恰是我們最不想做的一件事情,而且我們也很難做到這。

“在公信寶上,所有的數據源頭都是個人和企業自己控制。公信寶會分配一個dataKey的私鑰在客戶端上,當用戶在數據上鍊時就已經在源頭對數據進行加密,上鍊完成後也是加密的。dataKey在客戶端本地通過標準的加密算法進行加密,公信寶無法破解用戶的數據。我們現在在做一件很超前的事情,我們第一個提出讓個人數據所有權迴歸做自己數據主人,我們第一個做去中心化數據交易所,我們第一個去搭建數據基礎性的公鏈。做成這件事情的意義非常大,因爲它完成了世界上每個人數據所有權的管理,讓他們獲得一個全新的權利。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個人、企業、開發者都能參與進來,這是改變了過去互聯網的一些格局。用區塊鏈來重構信用社會——這也是我們的願景。早期的質疑我們的聲音可以忽略,三五年後,數據和區塊鏈的結合,將會一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場景。把時間放長了看,我覺得一切都不可怕。”

2018年10月10日,公信寶白皮書3.0發佈,白皮書的頻繁發佈,在行業內的一些人看來是一件很隨便的事情。

據黃敏強介紹,雖然發佈了白皮書3.0,但GXChain打造數據經濟本質沒變,這次的升級要服務全球數據經濟,而之所以叫“基礎型公鏈”,因爲公信寶將做的更加更加下沉,更加底層。從1.0升級到3.0,我們大的方向一直沒變,就做數據經濟。讓數據所有權的迴歸,做自己數據的主人,公民的信用數據由公民自己來管理,這也是公信寶起名的原因。

“其實我倒是有另一種想法,修改白皮書並不是修改憲法,而是去完善憲法。當時創業的時候只想解決某一個數據的場景,但現在我們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要服務全球數據經濟。原先設計的白皮書已經無法承載我們願景。我們必須打破固有的思想,做一些破位創新,來升級。這次升級其實在外面口碑非常好,因爲我們比過去思想成熟,同時有保障了過去所有參與者的一個權益。”黃敏強補充道。

公信寶的布洛克城通過數據激勵模式吸引了用戶,併入駐了豐富的精品區塊鏈應用。但和目前市面上很多的區塊鏈遊戲模式一樣,都以分紅模式爲主。最後都會面臨分紅漸少,玩家興趣降低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黃敏強表示,公信寶是提供基礎設施,布洛克城是一個運營平臺,遊戲運行的機制是不會去幹預,但會去和項目方探討怎樣做一個更好的機制。

而區塊鏈上的早期遊戲確實都是一個類型,因爲大衆喜歡玩投機的遊戲。如何設計一些好的遊戲機制,激發用戶的樂趣參與,讓現有的區塊鏈遊戲變成一個有可玩性的遊戲,而不只是爲了投機,這至關重要。

海面上的孤島

從區塊鏈的水平架構上來看,它是互聯網的平行世界。互聯網現在非常方便和普及,但權益並不公開、不對等。數據在中心化的互聯網公司手中,毫無隱私可言。但區塊鏈的規則是公開的,權益分明,只是區塊鏈現在還沒有普及。

從區塊鏈的垂直架構來看,它是一個構建於互聯網上的一個可信對等網絡。它能夠爲用戶提供隱私和權益對等,提供出一個新的技術選擇。在這個可信網絡上,可以去做一些過去互聯網能做的事情。

但當下互聯網是大海,區塊鏈是大海上的一個小島,島上有座小黑屋,這個小黑屋裏住着智能合約。小島周邊都是鯊魚在攻擊……面對攻擊,爲了保護自己,智能合約只能把自己封閉起來。但在這樣,智能合約施展不了功夫。

我們現在要麼把區塊鏈從大海里裏移開,去一個更寬闊的地方,不構建在互聯網市場,這樣的話就沒有鯊魚了,但可能會引來更多的挑戰。

要麼就是擴大島嶼,擴大小黑屋基礎設施,將這裏變成一個城市。這就需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擴展儲存能力(不是主鏈上存儲),肯定會通過別的方式來加強存儲能力。二是如何在這個合約可調用的資源裏面把它放大?市場空間越來越大,可用的資源越多,做出更加懂用戶的應用之後,這個島的基礎設施逐漸變大了以後,上層能做事情就越來越多。

當然基礎設施的變化其實來源於需求的變化,這是做基礎設施的人沒法預料的,我們的使用基礎設施人每天都會有腦洞,所以協議也會一直在升級。

“區塊鏈下一步真正要更多的應用落地,就需要加強擴大自己的計算範圍,擴大自己的基礎設施的佔地面積。而我覺得在2022年,這一切可能會到來。”

視頻|《8問》欄目

文|賈小別

《8問》參與方式

巴比特《8問》是一檔人物深度對話欄目,旨在通過各行業人物故事、區塊鏈熱點事件追蹤還原行業原貌,傳遞區塊鏈的精神價值。如您身邊有故事、有熱點、有人物,歡迎添加《8問》欄目進行合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