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玉屏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丙溪村张以勋:

温氏养殖圆了我的创业梦

下过雨的十一月,让人产生了冬天来临的错觉,但在新店镇丙溪村长老棚组的养殖场却温暖如春,因为这里刚投入了养殖场的第五批生猪,6个月后这里将会收获新一轮收益。

养殖场

跟随丙溪村支部书记黄菊一路向上,来到了张以勋的生猪养殖场,怎么进去呢?四面的围栏就像一个坚固的铁桶一样把养殖场紧紧地包裹在其中,在小区一角的小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忽然,小屋的门打开了。“从这里进!”来开门的是这个养殖场的合伙之一张以勋的爱人吴洪珍。

吴洪珍进圈前进行二次消毒

放眼望去,养殖场建在山坡的一角,四面都用围栏圈着,在养殖场大门的右手边,一个只有几平方的小屋便是养殖场的进出口,为了杜绝把病菌带进养殖场,进出的人员必须在这里消完毒,换好衣服才能进入,吴洪珍说:“好不容易挣来一份事业,我们就像看护婴儿一样,一点都不敢疏忽大意。”

消毒小屋一角

谈到当初为何想到做养殖,现年44岁的张以勋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年纪大了,做什么活都赶不上那些年轻人,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也需要我们照顾,听宣传说温氏养殖可以帮我们进苗、销售,在技术上也提供指导,所以就想到了温氏养猪。”

张以勋正在拌饲料

高中毕业后的张以勋一直在县城周边做活,一个月2500元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开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打工显然不是长久之际。在一次偶然看电视时,张以勋知道了温氏养殖的相关信息,心中燃起了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5年,张以勋同村里的其他4人以600元一亩的价格承包了村里30余亩土地,开启了养殖之路。“那时,政府在创业上有扶持,不然全靠自己,这个养殖场是做不起来的。”吴红洪珍说道。

吴洪珍正在查看小猪情况

在创业之初,面对修圈舍的高额费用,张以勋向政府申请了18万元的小额贷款。2016年9月,张以勋的第一批猪进栏了。“看到那一头头白白胖胖的小猪,摇摇摆摆地进圈,心里可高兴了!”谈到当初第一批小猪进圈的情景,张以勋脸上溢满了喜悦之情。

6个月以后,张以勋的第一批猪出栏了,除去所有的开支净利润4万余元。2018年10月,养殖场的第五批猪进栏。“这批猪进圈20多天了,现在要开始换料了,在喂料时得均匀搭配,不然得拉肚子。”张以勋一边称饲料,一边向记者说道。

张以勋正在给猪崽打疫苗

随后,在吴洪珍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圈舍里,圈舍中间搭建的小棚显得格外醒目,棚里透出的灯光让周围温度都提高了。吴洪珍撩开棚布,猪崽朝着外面嗷嗷直叫。“这些棚主要是把猪崽集中在一起方便取暖,场里白天大部分时间是我在打理,张以勋一有时间便会去周边打点零工补助家用。”

面对未来,张以勋夫妇充满期待:“现在主要是把这个养殖场打理好,不说能挣多少钱,但起码不要给儿女增加负担,如果可能,下一步想扩大养殖规模。”

张以勋正在圈舍打扫卫生

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自2014年3月进驻玉屏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养殖一体化模式,助农增收。县人社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对温氏代养户创新扶持模式,采取“贷款修猪舍—销售还本—免担保—政府贴息”的方式发放贷款,扶持温氏养殖代养户,张以勋就是其中之一。

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李平

编:张丹 校:尹雪梅 马吉 审:胡攀学 姚磊

觉得不错请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