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揮基金行業專業優勢 助力慈善財產長期保值增值

發揮基金行業專業優勢

助力慈善財產長期保值增值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洪磊

《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的頒佈實施,進一步規範了慈善組織的投資活動,允許慈善組織將財產委託給基金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有助於慈善事業和基金行業形成良性互動,邁出了長期資金入市的關鍵一步,對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基金行業的基業長青以及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有利於慈善財產長期增值保值,讓慈善組織專注公益,促進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顯著增加,大量社會財富回饋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捐贈財產顯著增加。慈善事業不是一蹴而就、只爭朝夕的事情。捐贈財產持續增加與慈善事業的久久爲功決定了慈善組織必須對慈善財產實施保值增值。慈善組織只有散財有道,生財有方,才能保證源源不斷的捐贈收入,從而立足長遠,更大限度地實現慈善公益目的。從歷史經驗看,基金投資是慈善組織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也是慈善組織維繫獨立性,增強穩定性,保持可持續性的重要手段。《暫行辦法》規定慈善組織不得直接買賣股票,更需要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以獲取理想的投資回報。從國際經驗看,慈善組織通過委託專業機構投資對慈善財產進行保值增值也是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如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等慈善公益基金都是基金行業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黑石、貝萊德、KKR等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受託管理了大量的慈善基金。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大學的公益基金會甚至都已經獲批成爲我國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通過投資顧問全球配置資產,分享新興國家的增長速度,爲常春藤聯盟屹立世界學術之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力保障。

第二,爲基金行業提供了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有利於豐富資本形成路徑。在發達資本市場,捐贈基金活躍於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領域,是基金行業重要的長期資本來源,如在美國,捐贈和慈善基金是風險資本的第三大來源,僅次於養老基金和金融保險。目前我國基金行業的資金來源多樣,但真正的長期資金佔比很小,其中公益基金、大學基金等社會基金佔比近乎爲零。《暫行辦法》規定慈善資金可以直接購買資產管理產品,或者通過發起設立、併購、參股等方式直接進行股權投資,不僅有利於慈善組織充分利用其超長投資期優勢獲取投資回報,同時也爲基金行業提供了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極大豐富了實體經濟資本形成路徑。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暫行辦法》將“委託專業投資管理機構管理和運作財產”的表述改爲“委託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監管的機構進行投資”,與2018年4月出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保持一致,有利於慈善組織藉助金融領域的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依託資管行業組合投資、規範運作、專業實踐、分散風險等專業優勢,在《慈善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下,實現慈善資金的保值增值。同時,“安全”並不等於沒有風險,投資的本質就是通過管理風險而獲得收益,“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是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打破剛性兌付是資管新規對資管業務的基本要求。慈善組織承擔特殊的使命和職責,但其投資活動歸根到底還是金融行爲,要尊重金融行業的基本屬性,充分認識到相關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作爲受託人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充分認識到慈善財產的特殊性,格外重視和珍惜受託的慈善財產,以更加嚴格的信義義務,忠誠、勤勉、專業地把每一分善款都投資好、管理好、運作好,盡最大努力做好慈善資產保值增值,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第三,慈善行業與基金行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利於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形成良好的社會治理體系。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慈善行業和基金行業肩負着各自的社會責任和價值追求。基金行業通過踐行社會責任投資、ESG投資、綠色投資等對慈善資金進行投資管理,有助於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基金行業和投資者財富增值後可以更多的回饋社會,通過慈善基金形式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積極發揮慈善組織的社會治理功能,真正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策部署。因此,慈善行業與基金行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對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調節貧富差距和形成良好的社會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基金行業將大力支持慈善事業,發揮專業理財能力,爲慈善資金保值增值貢獻力量。同時,我們呼籲基金行業更多地踐行社會責任,通過捐贈等方式支持慈善,回饋社會。

樂善好施、以慈爲懷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隨着《慈善法》和《暫行辦法》的公佈實施,慈善募捐管理日益規範,慈善組織保值增值的投資運作模式逐步完善,慈善資金將成爲基金行業的重要資金來源,基金的投資管理也將助力慈善財產的長期增值保值。中國基金行業一定要加強與慈善事業的互動,相互成就、攜手並進,共同踐行社會責任,爲促進社會公益、增進人民福祉和推動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