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一

中國的互金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低谷。

但另一邊,卻有不少頭部的互金企業,逆流而上,赴美上市,接受資本市場的檢驗。

有人說,它們是互金行業結出的、僅存的碩果。

它們的成功不可複製,它們的存在,代表着一個行業曾經的輝煌。

我們可以透過這波寒冬上市潮,去窺見那段輝煌而跌宕的歲月,這是中國金融史上的一股股小支流。

但是,誰又能說,它們最終不會匯聚成河?

01  寒冬上市

一聲鐘響,全場沸騰。

北京時間11月15日晚10:30,作爲中國最大的車貸P2P平臺,微貸網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股票代碼WEI,發行價10美元,當天報收10.25美元,漲幅2.5%。

11月15日,微貸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這是一次特殊背景下的上市——在國內,經濟大環境遇冷,中美貿易戰未休;行業暴雷,大數據和催收行業被查……蓬勃發展多年後,中國互金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前路茫茫,不知如何去走。”有從業者如是表示。

此時,美股市場也對中國互金企業心存疑慮。宜人貸、趣店、拍拍貸、和信貸……股價都呈低迷態勢。

和2018年1月1日最高價相比,截至2018年11月19日收盤時,宜人貸跌去了65.89%,趣店跌去了66.69%,拍拍貸跌去了26.44%,和信貸跌去了56.71%。

很多新上市企業,則跌破了發行價。

此時上市,對7歲的微貸網來說,的確不是最好的時機。

實際上,選擇2018年上市,多少錯失了2017年中國互金企業赴美上市的黃金期。

這就註定了,它的上市之路,會走得分外艱難。

首先,大環境遇冷,業務不可避免會受影響。這是今年互金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但對上市企業,挑戰更大。

另一大挑戰是備案——在備案成功前,因監管要求,餘額不能顯著增長。

可謂夾擊。

此外,在暴雷潮裹挾下,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都在下降。

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千斤重擔,落在了微貸網創始人兼CEO姚宏肩上。

“我們選擇在一個市場環境和行業比較困難的時候上市,挑戰非常大。”姚宏坦言壓力可想而知。最難熬的時候,是暴雷潮不斷的幾個月。那段時間,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這一切,終因微貸網的上市,劃上了句號。那一天,在給員工的公開信裏,姚宏說,上市不是高峯,只是再出發的新起點。

考驗很快到來。上市次日,納斯達克的中概股即出現普跌。

對中國互金企業來說,此刻的美股市場,風雨如晦。年輕的它們,不得不經受市場的殘酷洗禮和考驗,舉步維艱。

未來的某一天,在它們當中,或許會誕生世界級的偉大企業。

但前提是,現在,先要咬緊牙關,撐過去,活下來。

走過至暗,盡頭就是光明。百鍊,才能成鋼。

02  時代紅利

在互金圈,有太多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寵兒。他們或來自銀行,根紅苗正;或從海外歸來,履歷光鮮,英文流暢。

和他們相比,姚宏太不同了。

微貸網創始人兼CEO姚宏

他一直有一個創業的夢想。在創辦微貸網之前,他創過30多次業,卻一直不溫不火。

而微貸網COO葉巍發現,或因出身草根,姚宏的危機感特別強。而這種危機感的另一面,就是他對很多新事物,嗅覺極其敏銳。

2011年,姚宏隱約感覺到,風要來了。

那是中國互金行業的萌芽時期,萬物懵懂,百廢待興。

一切似乎都恰逢其時: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出現,爲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技術基礎。而監管,也對金融創新給予了包容。姚宏知道,自己和老一代民營企業家身處的時代,已經不同。

尤爲重要的是,改革開放幾十年,孕育了一批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它們貢獻了當下中國80%的就業,以及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

但這個羣體,並不爲銀行待見。它們對資金的需求,比誰都要強烈。

姚宏的公司,曾經是這些小微企業中的一員。爲了貸500元,他一度打遍電話,求告無門。

“面對銀行,我們確實有一種自卑感。”姚宏說。

從另一個角度看,小微企業的金融渴望,恰好構成了一片互金的肥沃土壤。在這裏,撒下種子,就能開花。

姚宏想,不如成立一家金融機構,服務千千萬萬的小微企業。創辦微貸網的想法,產生了。

“微貸網”的“微”,就來自小微企業的“微”——雖然微,也能聚沙成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微貸網上線時間是2011年7月8日,當時市場上的互金企業極少,微貸網的先發優勢,就此形成。

然而,微貸網開始做的是無抵押的信用貸款,很快慘敗。

因爲當時互金市場尚未被開發,借款人很少,且幾乎都來自線下。微貸網員工不得不開車到處去找客戶,但主動找來的客戶,質量可想而知。

風控的挑戰更大。借款者填完資料後,姚宏會面審。結果他驚訝地發現,人性經不起試探,痛哭流涕的陳情、信誓旦旦的宣言,都淪爲表演。借款人有借無還,公司的虧損很快達到了600萬。

無路可走,微貸網被迫轉型。2012年年初,微貸網從純信用貸款,轉向“互聯網+汽車金融”模式的汽車抵押貸款——姚宏的想法是,有了抵押資產,風險就會降低。

機緣巧合,微貸網就此成爲了國內第一家做車貸的P2P公司。

一個個風口,姚宏都踩準了。是時,也是運,他把這家公司,一步步帶向上市之路。

03  反思爆雷潮

微貸網的一端是車貸,一端是P2P。而最多的時候,中國的P2P平臺,達到了六千多家的驚人數字。

P2P行業的兩大亂象,一是自融,一是發假標。

“自融就像吸毒,是一條不歸路。只要染上,就戒不掉了。”姚宏說。

因爲2011年那次刻骨銘心的一課,他對金融,生出了敬畏之心。

他觀察發現,很多P2P企業存在僥倖心理,想的是先自融一部分,再慢慢還掉。

但當自融達到1億時,局面已經失控了——只有越融越多,才能補上這1億的窟窿。惡性循環由此開啓。

在金融行業,透明公開就如同陽光,能夠祛除黴菌。因此,微貸網從很早時,就開始開投資人線下見面會。

針對發假標問題,2013年,微貸網倡導成立了投資人監督委員會。這是全國首個此類機構。

委員從投資人中選出,爲了防止被收買,每年換屆。按照規定,發現一起假標,可以獲得百萬獎勵。

“到目前爲止,我們沒有發現一起假標。”葉巍說。

儘管如此,當P2P暴雷潮出現時,整個網貸行業都受到了衝擊。

一個轉折點出現在7月13日。此前,微貸網的各種指標,都是良性的。而7月13日當天,投之家爆雷,引發行業震動,大量投資者信心喪失,紛紛提現。

行業的暴風驟雨下,微貸網做得最多的,是保持公開、透明,頻繁舉辦網絡見面會。姚宏等公司高管都會露面,如實講述公司情況。

“投資者沒有不能問的問題。我們會如實說,逾期率確實在上漲,但我們認爲是可控的。”葉巍說,“只有你把投資者當家人,他們纔會信任你。”

微貸網挺過了這次大考。招股書透露,2018年7、8月,其營收爲6.832億元,淨利潤達到了1.62億元。

而截至9月30日,微貸網的投資人數達到了22.6萬人,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1.9%。同一個月,微貸網向監管機構提交了自查報告。

在姚宏看來,無序增長多年之後,P2P行業出現暴雷潮,是一個必然。究其原因,還是“很多人認爲膽大就行、市場無限,失去了對金融的敬畏之心”。

任何行業要想長期發展,終須迴歸“合規”。

在行業的艱難時刻,姚宏反覆提及企業家精神。在他看來,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忍不拔,“無論在好的時候,還是在難的時候,都要堅持走下去。”

他希望微貸網也能這樣走下去。

微貸網的故事,是互金行業的一個小小的案例。

這些年來,中國互金企業啓動了一場革命,它波瀾壯闊,引領世界,備受矚目。

但這個羣體良莠不齊、野蠻生長、無視規則……欠下的債,終究都得還。

劣幣驅逐良幣的怪象,並不會長久。最後留存下來的,唯有強者。

永遠站在更長遠的時間段看問題——這是歷史告訴姚宏的,也是歷史告訴中國互金企業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