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這個詞在很多人眼中,少兒不宜。

但這個字,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眼裏,則完全是另一個意思,連毛都說過:“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可見,古代的騷,意思是文風或者詩風高雅脫俗,獨步古今。

唐人愛詩,唐人眼中最騷的人,毫無疑問是詩人。

今天,我們一提到唐代詩人,幾乎毫無疑問,所有人都會脫口而出以下這些名字: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王維、杜牧、王昌齡等等。

然而,在唐朝人眼裏,或者說他們的理解裏的騷人,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騷人,不是一回事。

比如說杜甫,如果老先生活到現在,我們肯定會像衆星捧月那樣對他驚呼:你好騷啊。但唐朝人對杜甫的看法可能會是,你還不夠騷,差得遠。

這是因爲,唐代不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繁盛時代,也是詩歌評論最繁盛的時代。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善於評論,善於挑刺的詩歌評論家們,有的本身也寫詩,也是騷人。所以,他們的眼界不是一般的高。

高到什麼程度?很多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能背過他們很多詩的大詩人,在唐代詩人和評論家做的詩歌選集裏,基本見不着影子。就比如我們剛提到的杜甫,在晚唐之前,他的詩基本受不到詩選者的青睞或者好評。

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唐人選唐詩的選本,總共有十種:

《唐寫本唐人選唐詩》(佚名),《篋中集》(元結),《河嶽英靈集》(殷璠),《國秀集》(芮挺章),《御覽詩》(令狐楚),《中興間氣集》(高仲武),《極玄集》(姚合),《又玄集》(韋莊),《才調集》(韋縠),《搜玉小集》(佚名)。

可以說,這些唐詩選本基本囊括了盛唐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騷客眼中唐代最牛逼的詩人和詩歌。

那麼,有哪些人的詩歌最受這些詩選的好評呢?

這裏有兩個標準:其一,詩歌入選的選本數量,其二,詩歌在同一選本里的入選數量。

綜合這兩個標準來看,在唐人眼中,王昌齡、常建、錢起、郎士元、崔國輔,無疑是比較受公衆認可,騷氣十足。

王昌齡就不多做介紹了,著名的詩霸,人送外號“七絕聖手”,大家還比較熟悉。但剩下的幾位,可能我們今人聽說過名字就很不錯了,更別提能記得他們寫過的詩了。

下面,我們來說說常建,這可是唐代一位超級騷的詩人。

殷蟠的《河嶽英靈集》作爲唐人選唐詩影響力最大,最能引領一代之慧眼的選本,遴選標準異常苛刻。常建的詩,在後世頗有影響的詩選《唐詩三百首》裏收錄了兩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宿王昌齡隱處》,但在刻薄、挑剔的《河嶽英靈集》裏,則入選了十五首。

並且,殷蟠給了常建非常高的評價:“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

還有就是錢起,這是一個在唐代比常建更爲人熟知的名字,但在今天,可能錢起的知名度還不如常建。

錢起之所以在唐代的詩壇十分的有名,是因爲,他不但是一代詩壇的領袖,還是唐代文壇赫赫有名的一大男子天團“大曆十才子”的領軍人物。

唐人對錢起的評價非常高,有“前有沈宋,後有錢郎”的說法。

但是,如此有名的錢起,今天,我們卻變得特別陌生。

錢起最有名的一首詩,是他在“高考”的時候寫的一首命題作文,題目是“湘靈鼓瑟”。

很多人別說提筆寫,就連這個題目怕也看不懂吧?

錢起看懂了,而且提筆就寫出了他這一生可能最好的一首詩。

善鼓雲和瑟,嘗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全詩沒有任何生僻字,沒有任何典故,沒有任何的無病呻吟和華麗辭藻,但要表達的意思全出來了。這就是高手裏的高手。

崔國輔,我們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要問,殷蟠對唐代詩人誰的評價最高,無疑是崔國輔。

殷蟠對崔國輔的評價是:“國輔詩,婉孌清楚,探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古人不及,這四個字,就奠定了崔國輔在唐代詩壇的地位。

此外,還有一些在唐人選唐詩裏出鏡率極高,但因爲某些原因,今天已不太爲人熟知的詩人,比如和錢起齊名的朗士員。

以上,大致就是唐人眼中,唐代詩壇“獨領風騷”的一些人物了,當然,這裏並非要否定那些我們所熟知的大詩人的地位和寫詩水平,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些唐人選唐詩的知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