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号,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勉励他们在新时代,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也是总书记对全国广大乌兰牧骑的嘱托与期望。今天距离回信过去整整一年。这一年,肃北县乌兰牧骑始终在路上,为基层牧农民群众送去了欢乐,把党的好声音送进了草原深处。

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一周年之际,肃北县乌兰牧骑召开座谈会。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加以改正,并对下一年工作进行安排。

“习总书记给咱们乌兰牧骑队员回信一周年了,在去年的11月21日咱们在排练厅,第一时间把习总书记的信传达了一下。一年来,我们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指示精神为动力,扎根基层,送政策、送文化、送温暖,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辅导了一系列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文化活动,创作了一批接地气、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团长萨仁花在会上这样说。

行动是最好的贯彻,为了提高本领,创作出更多优秀精品节目,肃北乌兰牧骑队员们每日都坚持训练。《顶碗舞》是蒙古族经典舞蹈之一,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乌兰牧骑不断创新提升,编排出了老百姓喜闻乐见、又独具肃北特色的舞蹈。

肃北县乌兰牧骑队员 塔娜:习总书记的来信,给了我们无比的信心以及鼓励,在这一年间我们也用自己的行动提高我们的成绩和能力,用心给肃北县人民带来更多优秀作品。

36岁的诺尔吉玛是一名歌手,丈夫赵万琪是一名音响师,两人在乌兰牧骑一干就是17年,现如今孩子都10岁了,可她仍然坚持日常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肃北县乌兰牧骑队员 诺尔吉玛:在这一年里,我们克服一切困难,下基层,把最好的节目、最美的歌声和最美好的回忆都留给了我们可爱的牧民。多多挖掘群众最喜爱的歌曲,把最好的接地气原创作品,唱到牧民中去,是我最大的心愿。

乌尔娜今年34岁,是团里的一名舞蹈演员,每次演出,有舞蹈的节目必有她的身影。丈夫钦布勒格擅长马头琴和呼麦,两人1999年同时考入艺校,然后一同进入乌兰牧骑。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下基层演出,都陪伴在一起。为了工作,两人都无暇顾及家庭。

肃北县乌兰牧骑队员 乌尔娜:除了8个小时工作以外,平时晚上还有演出,双休日也排练,小孩没有办法照顾,只能靠老人,尤其是有时候下乡演出,自己带上,亏欠孩子挺多的。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发扬和传承乌兰牧骑的红色轻骑兵精神,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文艺工作上,把更好的节目带给广大的群众。

肃北县乌兰牧骑团长 萨仁花:在这一年里,我们队员也是备受鼓舞,向着习总书记提出来的草原上的红色轻骑兵的要求,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把我们党的声音送到最基层,大力宣传肃北乌兰牧骑,起到肃北名片的作用。

肃北县乌兰牧骑副团长 乌力吉: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乌兰牧骑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惠民演出和艺术创作上两手抓,两手都硬,创作出了很多的艺术作品,在惠民演出上我们也是超额完成了演出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观众群众们的一致好评。这一年,我们乌兰牧骑光专场演出有25场、下乡演出有20多场。

一年来,肃北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重托,以“演出服务、辅导服务、宣传服务”为宗旨,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当好基层文艺活动的排头兵,全年下基层演出、新创文艺晚会、宣传政策、辅导各类文艺晚会共120场次,大力宣传了肃北,惠及了牧农民群众,也把党的声音送到了最基层。

今后,肃北县乌兰牧骑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使命,始终保持红色血液不变,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当好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让乌兰牧骑这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在肃北大地上,不断满足广大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肃北县乌兰牧骑团长 萨仁花: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心全意为咱们基层的群众服务,不断丰富牧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肃北县乌兰牧骑副团长 乌力吉:今后的工作当中,要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作品,具有时代精神、丰富艺术感染力、有良好的代表性和传染力的一些精品艺术,来更好的服务基层牧农民和观众,要做“永远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肃北台记者 徐刚 毛瑞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