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莊吉水圍村” 入選省級古村落之一,位於廣東省博羅縣公莊鎮南溪村,位於公莊鎮西南部,有500年的歷史。吉水圍村佔地面積800多畝,村裏留存的古圍屋佔地69畝,是博羅縣最大的客家古民居所在地,數百年來修造了典型客家四合院建築。古圍屋佈局嚴謹,歷史悠久,外有荔枝園、竹園等古樹園,內有澳圭朱宗祠和育堂朱宗祠等古建築。吉水圍村三面環水,古時,公莊河的航運相當發達,村人依水喫水,在村子南門和竹林盡頭興建了兩個碼頭,鼎盛時停靠着上百條船,由此,吉水圍附近興起了一個大集市。

吉水圍古村,只有南面一個出口與外界相連,其他東西北三面分別被公莊河環抱,遠望猶如一條長龍盤旋、又似一朵水上的蓮花,由於這裏三面環水,土地肥沃,且先人移居此地時種植有大片桔子,故取名爲“桔水圍”。後因當地方言中“吉利”的“吉”與“桔”諧音,故取名爲“吉水圍”。

據說吉水圍古村民由宋代理學家“朱熹”後人明朝的“朱怡正”遷移此地,建此圍屋,只設南門和東門,其中,南門門框頂上一塊硃紅色的橫匾刻有“鹿洞家風”四個大字,據說這是對聖人朱熹及其修建白鹿洞書院的敬意,包含榮耀和鞭策之意。

南門兩側原有6塊桅杆石,爲村中秀才、進士、文官武將等有一定名望之人所立,以表功業。經過風吹雨打,桅杆石受到了破壞,僅有一塊殘石遺留在此,似乎在訴說着歲月的無情。

南門“鹿洞家風”門樓後隔着一個大曬坪的祠堂就叫澳圭朱公祠。(正堂上吊一個燈籠下面一串大蒜不知何故?)

圍屋另有一16米高的三層門樓“東門”——“東來紫氣”映照肅穆門樓,正面看似老虎形,進入背面看又似獅子形,這也是朱氏祖先的奇思妙想之作。

同樣的,門樓後隔着一個大曬坪也有一個祠堂,叫育堂朱公祠。

雕樑畫棟的傑作依稀能見當年的輝煌。

由於採用了經典的“九廳十八井”設計,古圍屋中有天井、磨房、石廊、倉儲,屋與屋之間相連貫通,且左右對稱,間間房屋基本一樣,走廊也基本一樣,走進圍屋中如入迷宮,令人驚歎。

圍屋裏每座房子的大門都有雙重門,一重是通風門,另一重是雙扇門,門框和門檻都用麻石條砌成,門前有兩個石墩,供乘涼坐。由於房子坐北朝南,即使在盛夏,呆在古屋內也會覺得涼快舒暢。

中有天井、磨房、石廊、倉儲,屋與屋之間相連貫通,若無熟人帶領,貿然走進圍屋中會如入迷宮,半天都轉不出來。

吉水圍村三面環水,古時,公莊河的航運相當發達,村人依水喫水,在村子南門和竹林盡頭興建了兩個碼頭,鼎盛時停靠着上百條船,但如今已不見當年的輝煌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