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廣東的一個省級古村落“湖鎮圍”,坐落在博羅縣湖鎮鎮湖鎮村內,總佔地面積約294.4畝,是一座客家圍屋建築模式的古村落。湖鎮圍成爲博羅縣城外唯一建有古城牆、護城河的古村落,當地第一大姓胡氏也被明代惠州府贈匾贊爲“羅浮名宗”。

但是這樣的古村落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很多古村落,很多故事都沒來得及講,就消失了,爲此小外拍下了這些古村落印象,給大家多瞭解古村落文化。

古村落正在一個個消失,有的連名字都沒留下,轉眼就成了廢墟。大榕樹下打牌的大爺,下地幹活的小媳婦,放學後互相串門的小孩兒,也都搬去了城裏的高層公寓,過上了“國際大都市”式的市民生活。

在古村落的北面,有小段殘牆,四周長滿了雜草。城牆用長方形青磚所砌。城牆外亦有護城河,設有迎陽門(東門)、北鎮門(北門)、望庚門(西門)。三座城門都已經不在,只剩下兩塊石匾。石匾放在湖鎮圍老人活動中心門前,可惜騎行匆匆而過,沒有找到老人活動中心。

西祠爲胡氏祠堂,分兩進而建。大門上方有一塊石匾,刻着“胡氏祠堂”。入門處是儀門,儀屏已不在,只剩兩側各立着八角石柱。儀門上方朝天井方向有木牌匾一塊,刻有“誥命大夫”字樣。據傳,胡氏二世胡塏,自幼勤學,博學多才,官至朝廷諫議大夫。

古村落雖然比較破敗,但是卻擁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人來參觀,古村落是我國的珍貴建築遺產,搞不明白爲什麼很多地方都要拆掉呢?

我問過這裏的老大爺,老大爺表示念念不忘曾經的鄰里之情,處處都是舊時生活的烙印,古村落就是他們生活回憶的載體,古村落沒了,回憶就消失了

農村人對古村落有着特殊感情,它不僅是百姓們生活的場所,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

老一輩農村人的生活氣息就在這古村落的角落裏,在這破舊院子的一磚一瓦里,在居民之間的鄰里之情裏。只有身處其中才有最深體會。

“德基公祠”是博羅縣龍華鎮粵商陳百萬嫁女的陪嫁嫁禮。據傳,建造此祠時,招募能工巧匠近500人,其中200工人每天磨磚不止,花了5年時間才完成。德基公祠的雕刻色彩斑斕、栩栩如生,亦用了5年時間才雕刻完畢。此祠佔地面積之廣,動用工人之多,建築時間之長,技藝之精,工程之巨,實爲當地罕見。

如今,德基公祠依舊宏偉,但進入裏面發現好像曾經發生過火災,屋樑有火燒的黑炭木樑,裏面基本上都損毀了。屋檐下、橫樑上的精美雕刻依舊令人驚歎不已。遙想當年,這位陳百萬的女兒出嫁,是何等風光。

如今很多這樣的古村落正在消失,旁邊已經開始起了小洋房,想必以後很多這樣的古村落也會被拆掉蓋小洋房了。

很多古村落,很多故事都沒來得及講,就消失了,爲此我拍下了這些古村落印象,給大家多瞭解古村落文化。

古村落逐年減少,那些一個個消失的古村落,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在發生,多留一些我們珍貴的建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