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爲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一個人表達自己意願最爲重要的方式,不會說話是聾啞人,聾啞人的人生會比正常人多出很多的艱難。

在一般的人與人的交往中,“說話”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不注意也會無意中惹別人不高興的。我就不止一次的犯過這樣的錯誤。

其實,我所說的“說話”還不僅限於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而是一個更爲廣義的範疇,連帶寫文章也應該算作“說話”一類,這就有一個“說話”的質量問題。在生活中常常能夠聽到這樣的評價:“某某會說話”,亦或是“某某真不會說話”,這裏指的不僅僅是能用語言表達意願,還有一個方面,即說出來的話是不是有水平的問題。

“說話”一般是說給別人聽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聽衆”,聽衆愛不愛聽是檢驗說話的人說話水平高低的基本標準,這裏有表達的技巧、所講的內容、能否抓準聽衆的心理等等,這樣的情況一般是指做演講,講給一些人聽的。而在我們生活,或者工作中像這樣的“說話”並不多,多數是個體之間的交流,有人以爲這樣的場合對“說話”水平的要求可以低一點,其實不然,有時候可能對“說話”的要求更高,甚至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業績,你的仕途。這樣的情況尤以近些年爲重。

人的一生是同外界對話的全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活的好壞也取決於話說的好壞。我的感受是:在不說“假話”,“橫話”,“臭話”的原則下,還是儘量與人爲善的把話說的好一點,讓說話起到應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不能“信口開河”,而是要“未從說話,必定三思”,以免“惡語傷人”,更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