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美國可謂是積怨已久,在波斯灣地區是一對不折不扣的死對頭。所以,美國想方設法削弱伊朗的軍事實力的同時,對其軍事動向也格外關注。作爲伊朗來說,發展四兩撥千斤的導彈技術,無疑是制衡美國的最佳利器。

日前,伊朗航天部隊司令哈吉扎德對外宣佈,伊朗的彈道導彈可以覆蓋美軍位於卡塔爾的所有軍事基地,一旦美軍對伊朗採取行動,導彈部隊可立刻發起反擊。據推測其數量最多可達到數百枚。

伊朗的彈道導彈技術起源於其現在的死對頭以色列。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當時以色列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係不錯,派出專家爲其提供傑里科-1型導彈的技術,但合作在1979年突然中止。隨後爆發的兩伊戰爭,伊拉克使用彈道導彈優勢對伊朗實施了導彈襲城戰,這些遭遇令伊朗深感發展自己的彈道技術非常有必要。

在俄製飛毛腿導彈的基礎上,伊朗開發出了流星-1型導彈,射程爲300公里,戰鬥部重達1噸。而後在外界的幫助下開發出了流星-2型,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開發了流星3型,射程達到1500千米,戰鬥部重量從760到1158公斤不等,由於安裝的是較爲簡單的慣性導航器件,圓概率誤差接近200米。這之後,又傳出射程2500千米的流星-4型,和射程5500千米的流星-5型導彈的消息。但外界普遍認爲跨度太大,以伊朗的實力不足以達到這種水平。

但是伊朗從未在導彈領域放鬆是不爭的實施,除了流星系列導彈,伊朗還在固體燃料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方面有所建樹,這些都得益於中國對他的幫助。最近哈吉扎德也宣佈,伊朗正在效仿中國開發一款反艦彈道導彈,據稱射程可達到700公里,並且已經成功進行了試射。

但從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體系的建設情況來看,需要一套實時的,能全天候發現和追蹤海上目標,並能爲導彈提供高精度導航和定位設備在背後支撐,反艦彈道導彈才能真正發揮威力。而伊朗顯然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其宣佈自研的反艦彈道導彈恐怕也是用流星或泥石導彈改裝而成,實際作戰效能值得懷疑,但作爲一種戰略威懾手段,在並不寬闊的波斯灣還是很有用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