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能學會剋制自己,則人生不會有大禍。人生的許多禍患,都源自於自己的貪婪。平時剋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日積月累,最後給自己惹下了大麻煩。剋制私慾,約束自己,是一切成功的條件。比如有的人喜歡書法,卻沒有練習的恆心,總是在計劃,總是靜不下心來。不能管束自己,自制力差,拜什麼大師都沒有用。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信仰被人爲地分爲各種學派,但基本是大同小異,原則問題是一致的,所有的分歧都在細枝末節。但任何學派闡述的信仰,都是培養人們的良知和道德,這一點是共同的。良知和道德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有時候,即便沒有任何外界的約束和規定,有信仰的人照樣守規矩,不亂作爲。

一般人對人的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範圍內,超出了這個範圍,就鞭長莫及了。所以,多好的規章制度都是治標不治本,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當人遇到危險時,遇到一些該伸手的事情,信仰啓迪善念,觸動他內心最深的情感,他就會毫不猶疑地行動。表面上看,獎罰制度起作用,其實作用很有限,甚至負面效應更大。

人總要明白,自己到底該選擇什麼。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並不只是允許自己的生活存在缺陷,不完美,更重要的是,他應該明白自己究竟要什麼。真正的糊塗,是對大事疏忽。真主說:“也許你們厭惡某件事,而那件事對你們有益;或許你們喜愛某件事,而那件事卻對你們有害。真主知道,你們不知道。”(2:216)

文/馬石頭 攝影/馬麗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