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斷奶後發情的機理:斷奶後黃體迅速溶解、退化,卵泡開始發育,3~5天后可見外陰開始紅腫,此後1~2天可完成配種,經產母豬一般斷奶後3~7天便可自然發情配種,因此母豬在這關鍵的“7天”應重點關注。

在這樣短暫的幾天內,我們必須抓好短期優飼,從營養上添加能誘導母豬發情、排卵的物質,目的使母豬產出較多的卵子,多受胎。

在這一時期重要的任務是:母豬發情觀察和發情鑑定,這是適時配種的關鍵所在。在適時配種基礎上,公豬精液質量會直接影響配種結果,所以隨時檢查公豬精液的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對於異常發情和反覆發情的母豬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採用保健或其他方法儘快使其受孕。如果仍然不能奏效,就要對其做出處理意見,儘快淘汰。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無效母豬飼養日,提高母豬平均年產仔窩數,並且縮短母豬從斷奶到配種之間的平均時間(斷配間距)。

“17天”指的是仔豬從25天斷奶到42天這段時間,因爲斷奶是仔豬自出生後的最大應激因素。

仔豬斷奶後的飼養管理技術直接關係到仔豬的生長發育,搞不好會造成仔豬生長發育遲緩、仔豬腹瀉、發生水腫病,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

1、斷奶仔豬掉膘:斷奶仔豬由於斷奶應激,斷奶後的幾天內食慾較差,採食量不夠,造成仔豬體重不會增加,反而會下降。斷奶後第1周仔豬的生長發育狀況會對其一生的生長性能有重要影響。據報道,斷奶期仔豬體重每增加0.5kg,則達到上市體重標準所需天數會減少5~7天。

2、斷奶仔豬腹瀉:斷奶仔豬通常會發生腹瀉,表現爲食慾減退,飲欲增加,排黃綠稀糞,導致體重出現負增長。

因此在這個階段需採取措施儘量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1、斷奶前1周:應逐漸減少仔豬哺乳次數及斷奶前3天,降低母豬採食量,以增加斷奶前仔豬採食量。

2、減少應激:斷奶後,母豬離開產房,仔豬仍在產房停留1周;斷奶前、後的仔豬日糧循序漸進,慢慢進行過渡替換,以避免仔豬採食後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

3、斷奶後3-5天內,適當控制仔豬採食量,防止過食造成消化不良。飼餵原則以少量勤添爲主,保持飼料的新鮮度,同時以防飼料吸水後黴變或細菌污染,每次剩餘的飼料應及時清掃可以飼餵母豬

4、控制環境溫度。斷奶後1周內,小環境應有保溫區,溫度不低於27℃。保證仔豬生活環境清潔、衛生、無污水,有毒有害氣體不超標。設置躺板,以免受潮。

5、斷奶前後應提供充足清潔衛生飲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