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九點半/文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開戰之初打的很喫力,一是由於越軍這幾十年都在打仗,士兵戰鬥力強悍且佔據地形優勢;二來也是由於我軍剛從混亂中走出,各方面建制都比較脆弱,很多年輕將領實戰經驗缺乏,這些都導致了前期傷亡較大。

說到前期傷亡,不得不說到我軍的步坦協同作戰,由於當時缺乏步坦協同訓練,開戰之初,爲了加快坦克的行軍速度,直接將戰士用繩子固定在坦克上,這樣一來雖然加快了行軍,但在遭遇敵人時,步兵往往無法及時從坦克上抽身,因而很多戰士還沒來得及解開繩索,就中彈犧牲了。步兵傷亡大,坦克沒了步兵的協同支援,又成了活靶子,中彈損毀輛也大大增加。

對越反擊戰坦克部隊

在攻打越南孟康縣城的作戰中,我軍的坦克部隊就損失很大,同時也湧現出了很多坦克英雄射手,比如咱們接下來要介紹的被譽爲“鋼筋鐵骨坦克手”的賀全利,賀全利隨坦克部隊進攻,遭到越軍伏擊,損失慘重,他本人也三度昏迷,最後靠着頑強的意念支撐,才順利撤回國內,後被授予“一等功臣”稱號。

賀全利1957年生於河北辛集,1975年參軍入伍,對越反擊戰打響時爲解放軍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1營3連的一名坦克駕駛員,配屬14軍41師攻打孟康縣城。

一等功臣賀全利

孟康位於越南老街東北50公里處一塊谷地,距我國最近處僅3公里,地勢北高南低,8號公路穿境而過,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爲我軍進入越南的必攻之敵。越軍在此駐紮了約800餘人,且佈置了大量的堅固工事,配置輕重機槍、火箭筒、迫擊炮等武器,形成交叉火力網。

爲了抵擋我軍坦克部隊,越軍不但在8號公路兩側佈置伏兵,且在公路沿途挖了大量反坦克壕,藉助地形優勢,越軍在此佈下了天羅地網,給我軍的坦克部隊造成很大的壓力。1979年2月17日清晨,賀全利隨坦克獨立團1營1連、3連駕駛坦克向孟康縣城逼近。

解放軍坦克

1連、3連共有坦克21輛,搭載着步兵首尾相接浩浩蕩蕩的向孟康縣城進逼,沿途遭到越軍火力網猛烈進攻,越軍輕重機槍、火箭筒、迫擊炮入雨點般不斷向我軍坦克部隊傾瀉,也正是這時,我軍犯了一個錯誤,當坦克上的步兵下車戰鬥後,坦克連沒有放慢速度配合步兵作戰,而是孤軍深入,猛打猛衝,最後和步兵脫節,陷入包圍之中。

戰鬥中一開始,坦克3連3輛坦克相繼被擊毀,連長任建民駕駛的坦克也被擊中,任建民身負重傷,沒有步兵的協同作戰,坦克此時成了越軍的活靶子,傷亡慘重。而坦克1連同樣如此,只能孤軍奮戰。

賀全利當時駕駛的是3連311號車,311號車同樣陷入越軍包圍之中,但由於賀全利的英勇戰鬥,吸引了越軍大量火力,給步兵和其他坦克爭取了生存的時間。由於坦克1連和3連損失較大,不得不後撤,而越軍則死死咬住坦克連,企圖全殲我軍坦克。

賀全利的311號坦克在突圍中也被越軍的火箭彈擊中,賀全利全身多處受傷,肋骨外露,鮮血直流,但他仍然靠着頑強的意志即使着坦克後撤,由於傷口的巨大疼痛感和流血過多,後撤途中賀全利三度昏迷,醒來後繼續駕駛坦克邊打邊撤,311號車也幾乎到了失控的地步。

最後賀全利靠着單腿獨臂,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終於把311號車駛入國境線,當進入國境線的一刻,賀全利再也駕駛不動,倒在了車內。賀全利被緊急送醫搶救,才脫離了危險。戰後,賀全利被授予對越反擊戰“英雄坦克手”稱號,授一等功臣。

在後面的戰鬥中,由於我軍有了教訓,步坦協同作戰才逐漸適應了戰場,真正配合了起來,也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和坦克損失。

歷史九點半,每晚與你一起讀“小人物”的英雄歷史,歡迎留言、轉發、收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